蛋白尿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分为生理性(功能性、体位性)和病理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相关检查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可助诊断及评估。长期大量蛋白尿对肾脏和全身有不良影响,处理需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不同人群蛋白尿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蛋白尿均需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蛋白尿的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多发生于健康人,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蛋白尿。这种蛋白尿一般程度较轻,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g,诱因去除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例如,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功能性蛋白尿,停止运动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查,蛋白尿往往就恢复正常了。
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变化有关。站立或脊柱前凸位时尿蛋白排出增加,平卧休息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静脉受压或直立时肾脏位置改变有关。
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滤过增多,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表现为大量泡沫尿,且泡沫持久不易消散。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如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导致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常见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肾损害等。
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此时除肾小球性蛋白尿外,还有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糖尿病肾病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溶血等疾病。
蛋白尿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及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收集24小时的尿液,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的总量。例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50-300mg属于微量蛋白尿,300mg-3.5g属于轻度蛋白尿,大于3.5g则为大量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可初步筛查蛋白尿,通过尿蛋白定性试验来判断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如果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和程度。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当出现蛋白尿时,肾功能可能会逐渐受损,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能会升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减退,血肌酐会逐渐升高。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影响
对肾脏的影响: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加重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促进肾脏疾病的进展。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若出现大量蛋白尿且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发展为肾衰竭。
对全身的影响:蛋白尿丢失大量蛋白质,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营养不良等。水肿可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蛋白尿的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蛋白尿,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例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等。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白蛋白,同时采取限盐、利尿等措施减轻水肿。例如,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水肿,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
不同人群蛋白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蛋白尿需要警惕先天性肾脏疾病、肾炎等。例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儿童出现蛋白尿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同时,要注意让孩子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限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但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
孕妇:部分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但也需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情况导致的蛋白尿。孕妇出现蛋白尿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定期产检。如果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蛋白尿,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降压、解痉等,必要时需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出现蛋白尿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要注意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