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与肾脏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等可致蛋白尿,其有不同量和性质特点,出现后需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儿童和老年人出现蛋白尿各有常见原因及注意事项,蛋白尿相关情况多样需综合评估诊断与治疗。
一、肾脏疾病相关
(一)肾小球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阴性,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患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典型的蛋白尿可呈肾病性范围,即尿蛋白定量>3.5g/d),可伴有水肿等表现。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病理上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为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性蛋白尿。
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伴钉突形成等为特征。大量蛋白尿是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血尿。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等。患者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可伴有血尿、高血压等。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病理上早期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晚期出现肾小球硬化等。临床上早期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进而出现肾功能减退等。
狼疮性肾炎,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病理表现多样,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蛋白尿程度可轻可重。
(二)肾小管-间质疾病
1.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过敏是常见原因,如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磺胺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同时可伴有血尿、肾功能异常、发热、皮疹等过敏表现。
感染相关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起,除蛋白尿外,可有发热、腰痛等感染相关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异常。
2.慢性间质性肾炎
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如重金属(铅、镉等)、镇痛药等,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出现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同时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一)全身性疾病
1.多发性骨髓瘤
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异常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蛋白尿,尿中可检测到本周蛋白。患者还可伴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表现。
三、蛋白尿的特点与意义
(一)蛋白尿的量
1.轻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一般<1g/d,可见于一些生理性情况,如剧烈运动后、发热等,但也可见于一些轻度的肾脏疾病早期或其他系统疾病早期引起的肾脏轻度损伤。
2.中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在1-3.5g/d之间,可见于较多肾脏疾病,如某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早期等。
3.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3.5g/d,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相关的疾病,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此时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水肿等表现。
(二)蛋白尿的性质
1.肾小球性蛋白尿
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电荷屏障和(或)机械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血浆蛋白滤过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尿中以白蛋白等中分子蛋白为主,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蛋白重吸收减少而导致的蛋白尿。尿中以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小分子蛋白为主,常见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同时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尿中既有中分子蛋白,又有小分子蛋白,可见于肾小球疾病后期累及肾小管间质,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同时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糖尿病肾病晚期、狼疮性肾炎晚期等。
4.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从尿中排出,如多发性骨髓瘤时的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也属于此类情况。
四、出现蛋白尿后的检查与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初步检测尿中是否有蛋白,通过尿蛋白定性试验等可初步判断蛋白尿的有无及大致程度,但不能准确定量。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准确测定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是判断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如前面提到的<1g/d、1-3.5g/d、>3.5g/d等不同范围对应不同的临床意义。
3.尿蛋白电泳
可以分析尿中蛋白的分子量组成,区分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还是混合性蛋白尿等,有助于明确蛋白尿的来源。
4.血液检查
对于继发性蛋白尿相关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血液检查,如糖尿病肾病需要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狼疮性肾炎需要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多发性骨髓瘤需要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以明确原发病因。
(二)影像学检查
1.肾脏超声
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有助于发现肾脏有无占位性病变、先天性畸形等情况,对于一些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辅助作用。
2.肾活检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蛋白尿持续不缓解或病情复杂的患者,肾活检是明确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可以明确是哪种具体的病理类型,从而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五、特殊人群出现蛋白尿的特点
(一)儿童
1.儿童出现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儿童时期出现蛋白尿较为常见的原因有微小病变型肾病,这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起病较急,水肿往往比较明显。另外,感染相关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也可在儿童中出现,如链球菌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2.儿童蛋白尿的注意事项
儿童在检查时需要注意留取尿液标本的规范性,避免污染等影响检查结果。由于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病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水肿情况、尿量变化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一些药物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二)老年人
1.老年人出现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老年人出现蛋白尿常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继发性肾脏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长期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可逐渐损伤肾脏,导致蛋白尿的出现。另外,老年人也可能患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等,但相对儿童和中青年来说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2.老年人蛋白尿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出现蛋白尿时,需要全面评估其基础疾病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平稳控制血压。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退的特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因为蛋白尿患者往往存在蛋白丢失,需要适当补充营养,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摄入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