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需进行多方面护理与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等一般监测,合适体位与活动限制,引流管护理,饮食管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随访。生命体征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观察意识、瞳孔等;体位早期平卧位或头高位,限制头部活动;脑室及伤口引流管要保证通畅、无菌;术后早期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预防颅内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了解恢复情况。

一、术后一般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

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血压方面,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动脉瘤夹闭部位再出血,也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一般术后血压应控制在基础血压的80%-90%左右,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血压管理更为关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降压方案。心率和呼吸也要保持平稳,体温若出现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因为发热可能提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更为敏感,需更加频繁细致地监测,例如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体温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2.神经系统监测

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术后意识状态的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出血、脑水肿等情况。同时要检查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正常瞳孔直径约3-4mm,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若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是颅内压增高、脑疝等严重情况的征兆。

对于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术后神经系统监测时要注意与患者术前的基础状态进行对比,若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偏瘫、感觉异常等,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评估,因为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并发症可能更严重。

二、体位与活动

1.体位要求

术后一般建议患者取平卧位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这样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对于有躁动不安的患者,要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各种引流管等。

儿童患者由于头部相对较大且颈部肌肉力量较弱,体位摆放要更加谨慎,保持头颈部相对固定,避免头部过度扭曲,防止影响手术部位的恢复,可使用合适的头垫等辅助器具来维持正确体位。

2.活动限制

术后早期要严格限制患者的头部活动,避免剧烈转头、过度翻身等动作,防止动脉瘤夹移位或再出血。一般建议术后1-2周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头部的不必要活动。

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相对较差,且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在限制活动时要注意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定期为老年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肢体的屈伸运动等,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三、引流管护理

1.脑室引流管护理

如果患者放置了脑室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要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若引流液为血性,提示有颅内出血可能;若引流液量过多或过少,都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等。

儿童患者脑室引流管护理要更加小心,因为儿童配合度较差,要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患儿因哭闹等原因导致引流管脱出等情况,并且要密切观察引流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伤口引流管护理

对于伤口处的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若引流液量突然增多或出现异常颜色,要考虑是否有伤口渗血、感染等情况。按时更换引流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老年患者皮肤相对较薄、抵抗力较弱,伤口引流管护理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引流管对皮肤的刺激导致压疮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引流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恢复较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可能更难处理。

四、饮食管理

1.术后早期饮食

术后6小时内一般暂禁食,6小时后可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情况逐渐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儿童患者术后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吞咽能力调整饮食质地,如婴儿可能需要奶糊等半流质食物,较大儿童可逐渐过渡到软食。

2.逐步过渡饮食

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正常饮食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导致颅内压升高。

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过渡要更加缓慢,注意食物的温度和硬度,避免食用过硬、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防止引起胃肠道不适,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五、并发症预防

1.颅内出血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呕吐等症状,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要警惕颅内再出血的可能,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等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

儿童患者颅内出血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前囟情况等,前囟未闭的儿童若出现前囟饱满等情况要高度怀疑颅内出血。

2.颅内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引流管护理符合无菌要求。定期进行血常规、脑脊液等检查,若发现白细胞升高、脑脊液混浊等情况,提示可能有颅内感染,要及时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颅内感染的风险更高,要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神经系统症状,一旦怀疑颅内感染要尽早处理。

3.深静脉血栓预防

术后要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活动,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要定期为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儿童患者由于活动较少,更要注意肢体的被动活动,如为患儿进行下肢的屈伸按摩等,同时要注意弹力袜的选择要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下肢血管硬化等情况,深静脉血栓预防更为重要,除了上述措施外,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康复与随访

1.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偏瘫的患者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以游戏化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时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避免对患儿造成二次损伤。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因为老年患者恢复周期可能较长。

2.随访

术后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了解颅内恢复情况,如动脉瘤夹闭部位是否稳定、有无脑积水等并发症。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患者随访要更加关注其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老年患者随访要注意其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除了颅内情况外,还要关注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健康问题,因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一般指颅内动脉瘤,是大脑内部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形成的,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动脉瘤怎么形成的?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患者以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或者动脉管腔狭窄,并长期发展为动脉肿瘤。患者在遭受外界强力刺激后使动脉发生破裂,长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也会形成动脉瘤。当患者年纪过大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后,发生脓毒血症或者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致病菌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动脉内并使
什么是动脉瘤
崔世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所谓的动脉瘤正常指的是在动脉的血管壁上。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了局部动脉壁血管的膨胀,因此表现出类似于瘤体一样的血管瘤。正常情况下,较小的动脉瘤正常没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若是动脉瘤持续增大,有可能会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则可以导致比较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眼底动脉瘤怎么形成的?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眼底动脉瘤是生长在眼底位置的动脉血管瘤,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眼底的动脉血管硬化后就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从而诱发动脉瘤。可能是由于创伤引起的,比如暴力损伤直接导致眼底动脉破裂,眼压过高撕裂动脉壁等,都可能引起类似症状。除此之外,细菌反复感染动脉内膜引起损伤,患者免疫功能
动脉瘤是肿瘤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动脉瘤本质上并不属于肿瘤。动脉瘤是一种受到感染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免疫性疾病等影响,使动脉出现局限性膨胀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本质上属于动脉扩张,所以不是肿瘤疾病的一种。患病期间会伴有体表搏动性肿块、疼痛等症状。确诊后可以入院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术后需要保持局部伤口清洁,定期换药消毒,并遵医
耳朵里有脉搏跳动的声音怎么回事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耳朵里有脉搏跳动的声音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中耳疾病、血管性疾病等有关。 1.生理因素 当头部血管的血流速度较快、血管较粗或血管弹性较好时,血液流动的声音可能会通过耳咽管传导到耳朵里,让人感觉到类似脉搏跳动的声音。这种情况在安静、放松或侧卧时更容易感觉到。 2.中耳疾病 中耳炎、鼓膜穿孔等中
耳朵后面头疼一阵阵疼怎么回事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耳朵后面头疼一阵阵疼可能和感染、神经痛、外伤、颈椎病、血管性疾病等相关。 1.感染 耳部或附近组织的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可能导致耳朵后面头疼。 2.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耳大神经痛等神经病变可能引起耳朵后面的阵发性疼痛。 3.外伤 头部或耳部的外伤,如挫伤、拉伤等,可能导致疼痛。 4.颈椎病 颈
动脉瘤栓塞怎么办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动脉瘤栓塞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治疗等方法处理。 1.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动脉瘤,并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进行重建,以恢复血液流动。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瘤的炎症反应等。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 3.一般治疗 术后密切监测
动脉瘤产生的原因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动脉瘤一般指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 1、基本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迄今还没有完全阐明,内弹力层的后天性损伤是动脉瘤形成的先决条件。颅内动脉壁先天性畸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流冲击、感染、外伤等均可加速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2、诱发因素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动脉
脑出血分几种类型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出血原因进行分类。 1.出血部位 脑部有不同的部位,根据出血部位分类可分为脑叶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小脑出血、丘脑出血以及基底节区出血等。 2.出血原因 脑出血多是因脑部血管破损引起,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若患者直接是脑部血管破损所致的脑出血,多称为原发
急性脑出血的原因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急性脑出血考虑是药物因素、脑外伤以及病理因素等引起的。 一、药物因素 若近期服用了甲基苯丙胺类药物,则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二、脑外伤 本身大脑就比较脆弱,若脑部受到撞击或暴力击打,导致脑血管破裂,则会出现脑出血的症状 三、病理因素 研究发现脑出血与糖尿病、脑动脉炎、脑动脉瘤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其次,
先天性动脉瘤遗传吗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如果脑动脉瘤是先天的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此时是不遗传的。如果是因为动脉的肌纤维发育异常,则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动脉瘤的形成还跟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原因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有家族遗传因素,所以间接的来讲,这些因素引起的脑动脉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如果是先天的肌纤维发育不良,也和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的,可如果是先天的脑血管发育异常,
动脉瘤介入术后头晕怎么办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以后头晕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因为在介入的过程当中对血管会有一定的牵拉作用,从而可以造成血管痉挛,血管痉挛以后病人会影响到脑的供血,病人就可能出现头晕。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个症状的出现,所以在手术以后常规的使用尼莫地平。用尼莫地平的目的就是预防血管痉挛,就能够更好的改善脑的供血,从而使头晕的症状减轻,因此在介入手术以后,病人出现头
动脉瘤出血怎么办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动脉瘤造成的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发现出血以后,检查血管时,发现是动脉瘤继发的出血,这时候需要按照脑出血来加以治疗。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都属于出血性疾病,通常是按照出血性的血管病来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措施包括腰穿、开颅手术等。1.腰穿如果是脑表面的血管动脉瘤破裂了,即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时候可能没有脑实质损害,只是
动脉瘤的前兆
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脑动脉瘤一般没有前兆,大多数是在体检时或其他疾病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脑动脉瘤主要是头部动脉血管形成的局部扩大,从外表看像肿瘤,实际上是扩张血管。主要风险是扩张血管破裂出血,因为头部重要性,少量出血即可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发现脑动脉瘤需要积极处理,目前主要是微创介入治疗。
什么人容易得动脉瘤
王跃华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动脉瘤起病原因一般是由于动脉壁薄弱造成局部膨出而产生动脉瘤,临床上分两类情况:第一、有遗传史,如家族周围中的人有动脉瘤,家族中的人得动脉瘤机会会大大超过常人。第二、长期动脉高压使动脉硬化,由于后天造成血管壁薄弱会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是如何分级的?
李明 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脑动脉瘤根据是否破裂可以分为未破裂型和破裂型的动脉瘤,根据脑动脉瘤形态可以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发生的部位,分为前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瘤,按照大小分级,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个毫米、小动脉瘤直径在4~6毫米、中等动脉瘤直径在7~10毫米、大动脉瘤直径在10~25毫米、巨大动脉瘤直径大于25毫米。治疗上未破裂动脉瘤根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