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易患缺铁性贫血,原因包括铁需要量增加,妊娠中晚期及多胎妊娠时更突出;铁摄入不足,如饮食中富含铁食物少、过度饮咖啡浓茶影响吸收;铁吸收障碍,如胃肠道疾病、肠道寄生虫感染;铁丢失过多,如妊娠期出血、其他慢性失血。
一、铁需要量增加
妊娠期间,孕妇不仅自身需要合成血红蛋白来满足自身生理需求,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铁,胎儿生长发育每天约需铁4-7mg,而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若不能及时补充,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尤其在妊娠中晚期,这种铁需要量增加的情况更为突出,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铁的需要量会进一步增多。
二、铁摄入不足
1.饮食因素:孕妇日常饮食中若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过少,比如长期偏食、挑食,不爱吃肉类(如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等富含铁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就会使铁的摄入来源匮乏。例如,有些孕妇因为孕期反应严重,对肉类食物产生厌恶,导致从饮食中获取的铁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2.特殊饮食习惯: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铁的摄入,比如过度饮用咖啡和浓茶,因为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复合物,抑制铁的吸收;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阻碍铁的吸收。
三、铁吸收障碍
1.胃肠道疾病影响: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干扰铁的吸收,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会使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溶解和吸收;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影响铁在肠道内的吸收过程。
2.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内的寄生虫感染,如钩虫感染,钩虫会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导致肠道慢性失血,同时还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增加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四、铁丢失过多
1.妊娠期出血:虽然妊娠期生理性出血一般量较少,但如果存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导致的阴道大量出血,会使铁丢失增多。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生产后出血,也会导致铁的大量丢失。
2.其他慢性失血:孕妇本身如果存在一些慢性失血的情况,如痔疮出血、月经过多(虽然孕期一般月经停止,但如果有既往月经过多的病史,也可能在孕期潜在影响铁的储备)等,长期慢性失血会使体内铁逐渐耗竭,引发缺铁性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