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以治愈,关键是补充铁剂纠正缺铁状态并去除病因。口服铁剂常用硫酸亚铁等,服用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会有变化,正常后还需服4-6个月铁剂补储存铁;不能耐受口服铁剂等可注射铁剂。去除病因包括调整因饮食缺铁导致的情况,增加含铁食物摄入,以及治疗慢性失血等原发疾病,不同人群治疗时各有注意点,综合治疗大多可治愈。
一、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等,铁剂可以补充机体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一般服用铁剂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会在服药后3-4天开始升高,7-10天达到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上升,通常2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但即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仍需要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防止复发。
2.注射铁剂:当患者不能耐受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吸收不良等情况时可使用注射铁剂,如蔗糖铁等。注射铁剂可以更快地补充铁元素,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二、去除病因
1.饮食因素:对于因饮食中缺铁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100克红肉中含铁量较高,动物肝脏中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易患缺铁性贫血,应保证儿童合理的饮食搭配;孕妇由于生理需要量增加,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需要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2.慢性失血因素:如果是由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消化道溃疡患者,需要进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月经过多的女性需要妇科就诊调整月经情况。老年人如果存在慢性消化道出血,如胃肠道肿瘤等,也需要及时排查并治疗。
不同人群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需要注意的点有所不同。儿童缺铁性贫血需要特别关注饮食中铁的补充,保证营养均衡;孕妇除了补充铁剂外,还要注意孕期的整体健康管理,定期产检;老年人则需要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同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因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等方面需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总之,通过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的综合治疗,缺铁性贫血大多可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