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血常规表现具特征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常超2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早期血小板常增多,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减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基本符合上述特点,治疗中需监测血常规,特殊人群监测时要结合自身状况,血常规表现由疾病病理生理过程决定。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多数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L,甚至可高达100×10/L以上。白细胞增高是由于骨髓中粒细胞大量增殖释放至外周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CML慢性期,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是常见表现之一。
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这是因为CML患者骨髓粒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导致各阶段中性粒细胞大量产生并释放入血。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有研究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以上,这是CML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CML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有关。
血小板早期常增多:在慢性期,血小板计数多数患者正常或增高。这是因为骨髓巨核细胞在CML早期仍能正常或过度增殖,从而使血小板生成增加。但随着疾病进展,血小板可能会出现减少等情况。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早期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正常或轻度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是因为疾病早期骨髓造血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尚未严重到明显影响红细胞生成的程度。随着病情进展,贫血可能会逐渐加重。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血常规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对于有CML病史的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整体状况的维持,但血常规表现主要还是由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儿童,在血常规监测时需结合其自身身体状况综合判断CML病情,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血常规结果的解读,儿童CML患者的血常规表现也需与儿童自身生理特点相结合来分析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