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引发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屈光改变、色觉异常、单眼复视或多视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眼部症状变化,及时就医,严格控糖是预防和延缓其进展关键,还应定期眼部筛查。
对比敏感度降低
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会降低,即对不同亮度对比的物体分辨能力下降。研究表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早期可能就存在对比敏感度的异常。这是因为晶状体的混浊会干扰光线的正常传播,使得眼睛对不同对比度的物体感知能力减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会觉得在光线较复杂的环境中,区分物体的轮廓、细节等变得困难,这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驾驶、阅读等。
屈光改变
部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屈光改变。在糖尿病初期,血糖升高时,房水渗透压降低,晶状体吸收水分变凸,屈光力增加,可导致患者出现近视;而当血糖降低时,晶状体水分排出,又可表现为远视。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本佩戴的眼镜度数需要频繁调整,这就是由于血糖波动引起晶状体屈光状态改变所致。这种屈光改变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屈光状态的变化会更加复杂和难以稳定。
色觉异常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色觉异常。晶状体混浊会影响对不同颜色光线的感知。例如,患者可能会觉得看到的颜色不如以往鲜艳,对红色、绿色等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吸收和折射发生变化,干扰了正常的色觉传导过程。色觉异常的程度也与白内障的混浊程度相关,混浊越严重,色觉异常可能越明显。
单眼复视或多视
随着病情进展,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可能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的情况。晶状体部分混浊导致光线折射不一致,使得一个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多个位置,从而患者感觉一个物体变成了多个。这种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相对较为常见,且会随着白内障的发展而逐渐加重,给患者的视觉体验带来较大影响,严重时会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视力及眼部其他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进展的关键措施,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稳定晶状体的代谢环境,减少晶状体混浊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定期进行眼部筛查,关注眼部健康状况,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