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有贫血、出血、感染症状。儿童与成人在贫血、出血、感染症状表现上有差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诊断治疗。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
二、贫血相关症状
(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婴幼儿起病者多表现为皮肤苍白、生长发育迟缓,可能因贫血导致活动耐力下降,玩耍时易疲劳、气短,年长儿童可能会诉说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氧气需求相对较高,贫血影响了氧气的运输,从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成人:一般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是由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缺氧相关的表现。
三、出血相关症状
(一)不同部位出血表现
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尤其是受压部位。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的止血功能障碍,血管破裂后不易止血。
鼻腔:反复鼻出血较为常见,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碰撞等诱因引发鼻出血,成人也可能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出血。
牙龈:牙龈出血也是常见表现,在刷牙或进食较硬食物时容易发生,这与牙龈部位的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导致易出血有关。
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出血表现,可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在血小板极低时更易发生,这在任何年龄人群中都是危急情况,需紧急处理。
四、感染相关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感染特点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更容易发生,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如咳嗽、咳痰、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口腔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疼痛等。这是因为儿童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免疫功能,使儿童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成人: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呼吸道感染时咳嗽、流涕,泌尿系统感染时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感染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使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并引发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因个体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