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处理包括纠正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终止妊娠,根据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防治产后出血、肾功能衰竭、DIC等并发症;预防感染,产后用广谱抗生素、保持会阴部清洁等,孕产妇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需特殊关注和精细处理。
一、纠正休克
对处于休克状态的胎盘早剥患者,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可输新鲜血或血浆,以改善患者的循环状况,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对于孕产妇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休克的耐受能力可能更差,需要更加密切且精细地监测和补液调整。
二、及时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适用于以外出血为主、Ⅰ度胎盘早剥且一般情况良好、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的患者。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变化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对于孕产妇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剖宫产:适用于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的患者。剖宫产可以迅速娩出胎儿,减少胎儿在宫内缺氧的时间,对于孕产妇年龄较大、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剖宫产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能尽快终止妊娠以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并发症
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给予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宫腔填塞、结扎子宫动脉等处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对于孕产妇本身有凝血功能异常基础疾病的,在防治产后出血时要更加积极且精准地纠正凝血功能。
肾功能衰竭:密切观察尿量,若出现少尿(<400ml/24h)或无尿(<100ml/24h),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补充血容量、应用利尿剂等。对于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的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后更要警惕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要加强肾功能的监测和早期干预。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旦怀疑有DIC,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等。早期可使用肝素抗凝,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孕产妇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使用肝素等药物时要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
四、预防感染
产后要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产妇的体温变化等。对于孕产妇自身抵抗力较低的情况,如合并有糖尿病等,预防感染的措施要更加严格,要加强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