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需从饮食调整、铁剂补充、定期监测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饮食上要增加含铁及维C食物摄入并保证均衡;口服铁剂首选,注意服用时间和禁忌;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若有自身疾病、胎儿发育或哺乳情况需特殊对待。
一、饮食调整
(一)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
孕妇应多食用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好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每100g猪肝含铁约22.6mg)、瘦肉(每100g牛肉含铁约2.8mg)、血制品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像橙子(每100g含维生素C约33mg)、猕猴桃(每100g含维生素C约62mg)、西兰花(每100g含维生素C约51.6mg)等,可将这些食物搭配食用,例如用西兰花炒瘦肉,既提供了丰富的铁,又有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二)保证均衡饮食
除了增加含铁及富含维生素C食物摄入外,还需保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例如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谷物、奶制品等。
二、铁剂补充
(一)铁剂选择
一般首选口服铁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等。口服铁剂相对安全且便于孕妇接受。
(二)服用注意事项
口服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在饭后或饭时服用。同时,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服,因为牛奶中的钙、茶和咖啡中的鞣酸会抑制铁的吸收。
三、定期监测
(一)血常规监测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的变化。一般建议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一次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及时了解孕妇贫血的纠正情况。例如,若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上升,说明治疗有效;若上升不明显或继续下降,则需调整治疗方案。
(二)铁代谢指标监测
除血常规外,还可监测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正常孕妇血清铁蛋白应大于30μg/L,当血清铁蛋白降低时提示铁储备不足,需要调整铁剂补充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自身健康因素
如果孕妇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可能需要调整铁剂的剂型或给药途径。例如,若孕妇有严重的胃肠道溃疡,口服铁剂可能会加重溃疡症状,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注射铁剂,但注射铁剂有一定的过敏风险等,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胎儿生长发育影响
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孕妇贫血的纠正,还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确保胎儿正常生长。
(三)哺乳影响
如果孕妇在哺乳期仍然存在缺铁情况,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所以哺乳期缺铁性贫血孕妇也需要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必要时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