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应摄入富含铁的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及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等水果,儿童要避免挑食偏食、关注生长发育,孕妇要保证营养全面、定期产检,老年人要选易消化吸收食物、定期查血常规,饮食调整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基础。
一、饮食调整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肉:如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中约含有2.8毫克的铁,且为血红素铁,其吸收率相对较高,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元素。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适量摄入瘦肉,如每周2-3次,每次50克左右;成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摄入50-100克的红肉。
2.动物肝脏:猪肝中铁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动物肝脏中的铁也是血红素铁,利用率高。儿童食用动物肝脏需注意频率,每周1次,每次10克左右;成人可每周食用1-2次,每次20-30克。
3.豆类:红豆、黑豆等豆类含铁量也较高,以红豆为例,每100克约含铁7.4毫克。豆类可以制成各种菜肴或饮品,如红豆粥等,儿童可每天摄入10-20克的豆类,成人则可适当增加,每天20-30克。
4.绿叶蔬菜:菠菜是常见的富含铁的绿叶蔬菜,每100克菠菜含铁约2.9毫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适当食用,儿童可每天摄入50-100克的菠菜,烹饪方式尽量清淡,如清炒;成人每天可摄入100-150克菠菜。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例如,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62毫克,在食用富含铁食物的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对于儿童,可每天食用1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成人则可每天摄入200克左右的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铁性贫血时除了饮食调整外,要注意避免过度挑食、偏食。家长应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保证各类富含铁和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并调整饮食或进行其他干预。
(二)孕妇
孕妇由于生理需求增加,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除了遵循上述饮食原则外,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全面性。孕妇每天应保证足够的富含铁食物的摄入,如每天摄入100克左右的红肉或适量的动物肝脏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可能还需要额外补充铁剂,但饮食调整仍是基础。
(三)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影响铁的吸收。在饮食上要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富含铁食物,如将肉类制成肉糜等形式。同时,要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促进铁吸收。老年人还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关注自身贫血状况,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应从饮食调整入手,通过摄入富含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来改善贫血状况,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