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补充、铁剂补充、特殊人群注意及病因治疗来应对。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及维生素C食物摄入;选择合适铁剂并在两餐间服用;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解决铁丢失问题以纠正缺铁性贫血。
一、饮食补充
1.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肉类:红肉如牛肉、猪肉等是血红素铁的良好来源,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高,一般来说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左右,猪肉(肥瘦)每100克含铁约1.6毫克。可以适当增加瘦肉的摄入频率,如每周可吃3-4次瘦肉。
蛋类:鸡蛋是常见的富含铁的食物,每100克鸡蛋黄中含铁量约为7毫克左右,虽然蛋清中铁含量极低,但蛋黄的含铁量相对较高,每天吃1-2个鸡蛋可以补充一定量的铁。
豆类:像黄豆每100克含铁约7毫克,黑豆每100克含铁量也在7毫克左右,可以通过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来补充铁元素,例如每天喝300-500毫升豆浆。
绿叶蔬菜:菠菜每100克含铁约2.9毫克,苋菜每100克含铁量约为3.4毫克等,深色绿叶蔬菜中铁含量相对较高,建议每天摄入300克左右的绿叶蔬菜。
2.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例如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猕猴桃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62毫克,在食用富含铁的食物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吃牛肉时搭配一个橙子,吃菠菜时搭配一个猕猴桃等,能提高铁的吸收率。
二、铁剂补充
1.选择合适铁剂:常见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硫酸亚铁每片含铁量约为60毫克左右,富马酸亚铁每片含铁量约为100毫克左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一般来说,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吸收效果和安全性。
2.注意服用时间: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提高铁的吸收率。例如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服用铁剂。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除了通过饮食和铁剂补充铁外,要特别注意定期产检,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在饮食上要保证摄入足够的含铁食物,如多吃红肉、蛋类、豆类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因为妊娠反应等原因导致铁摄入不足。
2.婴幼儿: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与喂养不当有关,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保证自身铁的充足摄入,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含铁丰富且易于吸收的配方奶粉。添加辅食时,要逐渐引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等,且要注意辅食的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
3.老年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减退、饮食摄入不足等有关。要关注老年人的饮食情况,鼓励老年人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适当补充铁剂,同时要注意铁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病因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如果缺铁性贫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慢性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对于月经过多的女性,要查找月经过多的原因,如子宫肌瘤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慢性胃肠道出血的患者,要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相应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铁丢失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快地纠正缺铁性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