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查血常规时偶然发现异常,血象方面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脾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还可有乏力、疲倦、盗汗等非特异性表现。
一、血象相关表现
1.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较常见的血象改变。正常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0)×10/L,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增高,常可高达(20-100)×10/L甚至更高。这是因为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释放到外周血中导致白细胞数量大幅上升。不同年龄人群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患者早期会出现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的白细胞增高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有其相应年龄段的范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早期同样会有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的表现。
2.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比较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增高。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且可见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等。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克隆性增殖,影响了正常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化过程,使得中性粒细胞大量产生并释放入血。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特点,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会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二、脾脏肿大相关表现
1.脾脏轻度至中度肿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患者常可出现脾脏肿大,多为轻度至中度肿大。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触及脾脏增大,正常脾脏一般不能在肋下触及,而患者早期可能在肋下刚能触及脾脏。随着病情进展脾脏会逐渐增大,但早期主要是轻度到中度的肿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脾脏肿大的体征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腹部组织相对较薄,可能更容易触及脾脏肿大;而成年患者可能需要更仔细的体格检查才能发现轻度的脾脏肿大。性别因素对脾脏肿大的发现和程度影响不大,但在儿童患者中,脾脏肿大可能会影响其腹部的舒适度和正常的生长发育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三、其他非特异性表现
1.乏力、疲倦
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疲倦的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旺盛,骨髓造血功能虽然活跃但产生的血细胞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氧气运输和利用等出现问题,从而使患者感到全身乏力、疲倦。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非特异性症状,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多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爱玩耍等情况;成年患者可能会更明显地感觉到日常活动后疲劳感加重。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乏力、疲倦的感觉,但这并不是病因,而是在病因基础上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因为基础疾病和白血病早期症状相互影响,使得乏力、疲倦等症状更加明显。
2.盗汗
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增殖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夜间盗汗可能表现为睡眠中衣物、被褥潮湿等,需要家长注意观察;成年患者则可能更易察觉到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性别对盗汗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但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白血病早期出现盗汗可能会与基础病史的症状相互混淆,需要仔细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