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畸形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结构或染色体异常,有结构畸形(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畸形等)和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类型,导致因素有遗传、环境(化学物质、药物、辐射、感染等),可通过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筛查,可通过补充叶酸、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合理用药、适龄生育等预防。
一、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结构畸形
神经系统畸形:如无脑儿,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管缺陷,胎儿颅骨及大脑半球缺失,常合并脊柱裂等其他畸形。研究显示,孕妇缺乏叶酸等营养素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风险。
消化系统畸形:常见的有食管闭锁,胎儿食管部分或完全闭锁,影响胎儿的进食和消化功能。其发生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泌尿系统畸形:像肾缺如,胎儿一侧或双侧肾脏缺失,这可能与肾脏发育过程中的异常调控有关。
染色体异常
例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胎儿染色体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患儿具有特殊面容,如眼距宽、塌鼻梁、伸舌等,常伴有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其发生与孕妇年龄密切相关,孕妇年龄越大,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越高,35岁以上孕妇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加。
二、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
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携带的异常基因可能遗传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例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如血友病等,若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就有一定概率遗传给胎儿。
环境因素
化学物质:孕妇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接触农药、某些工业化学物质等,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增加畸形风险。如孕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可能干扰胎儿的神经发育等过程。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具有致畸性,如孕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沙利度胺等致畸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出现严重畸形。
辐射:孕妇接受过量的放射性辐射,如在放射科工作未做好防护,或接受不必要的腹部X线检查等,辐射可能损伤胎儿的细胞,影响其正常分化和发育,增加畸形发生的可能性。
感染因素: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畸形的风险显著升高;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胎儿出现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多种畸形。
三、胎儿畸形的筛查与预防
筛查方法
超声检查:孕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在妊娠18-24周进行的系统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全面地观察胎儿各器官的结构,发现大部分明显的结构畸形。
血清学筛查:如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因素,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以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分析其中胎儿游离DNA,对胎儿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进行筛查,对于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行羊水穿刺等确诊检查。
预防措施
补充叶酸:孕妇从孕前3个月开始至妊娠早期3个月,每天补充叶酸0.4-0.8mg,可以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应远离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避免接触宠物(如猫可能携带弓形虫,孕妇感染弓形虫可导致胎儿畸形),减少感染风险,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
合理用药:孕妇用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适龄生育:女性尽量在适龄生育,35岁以下生育相对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等畸形的风险较低,随着年龄增加,风险逐渐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