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检查包括眼科常规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直接眼底镜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眼部B超检查,不同检查有不同意义和操作,儿童及特殊病史患者检查需特殊对待。
一、眼科常规检查
1.视力检查
意义: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下降情况,初步判断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年龄阶段视力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成人正常视力一般在1.0及以上。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儿童正常视力可达0.7及以上。
操作:患者在一定距离(如5米)下遮盖一眼,用另一眼注视视力表上的视标,从最大视标开始逐渐向小号视标辨认,记录能辨认的最小视标对应的视力值;近视力检查则是在30厘米距离下进行。
2.眼压检查
意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伴有眼压异常,眼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眼部造成不良影响。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不同年龄人群眼压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儿童眼压稍低于成人。
操作:常用的有压陷式眼压计(如Schiotz眼压计)、压平式眼压计(如Goldmann眼压计)等。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相对准确,操作时需将表面麻醉剂滴入眼内,然后将眼压计置于角膜上进行测量。
二、眼底检查
1.直接眼底镜检查
意义:可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情况,如视网膜血管的形态、颜色、有无异常分支、扩张或狭窄,视网膜有无出血、渗出、色素沉着等病变。
操作:检查者将直接眼底镜对准患者瞳孔,通过调整镜片度数来清晰观察眼底结构,患者需配合转动眼球以暴露不同部位的眼底。
2.间接眼底镜检查
意义:能更全面地观察眼底周边部情况,对于判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视网膜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操作: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将间接眼底镜置于眼前,通过反射光线观察眼底,可借助巩膜压迫器进一步检查周边视网膜。
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1.意义:能够提供视网膜层间结构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等各层的厚度和形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细微病变,如黄斑区是否存在水肿、神经上皮层是否有脱离等。
2.操作:患者需保持头部稳定,将眼睛注视仪器内的固定光点,仪器会自动进行扫描,获取视网膜的断层图像。
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
1.意义: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血管的荧光渗漏、血管形态等情况,对于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病变特征、判断病变的活动期等有重要意义。例如,可发现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渗漏点,有助于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情况。
2.操作:先进行荧光素钠过敏试验,阴性者通过静脉穿刺注入荧光素钠,然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一般需要拍摄动脉前期、动脉期、静脉期、晚期等多个时相的图像。
五、眼部B超检查
1.意义:对于一些屈光间质混浊(如玻璃体出血等情况)影响眼底直接观察的患者,可通过眼部B超了解眼内结构,如玻璃体有无混浊、积血,视网膜有无脱离等情况。
2.操作:患者需闭上眼睛,将眼部置于B超探头下,探头轻轻接触眼睑皮肤,通过超声波反射成像来观察眼内结构。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上述检查时需更加注意安抚,使其配合检查;对于有特殊病史(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情较重等情况)的患者,在检查前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确保检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