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如皮肤黏膜逐渐苍白、精神不振等,造血器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变化等表现,各系统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儿童有特殊表现差异,家长需关注儿童生长发育,保证铁摄入,及时就医处理,避免不良习惯,婴儿合理添加辅食,严重情况立即就医。
一、一般表现
儿童缺铁性贫血时,首先会出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的表现,以面色、口唇、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当血红蛋白减少时,皮肤黏膜处的血液颜色变浅,从而呈现苍白状态。婴幼儿由于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所以更易观察到苍白表现。另外,患儿还可能精神不振、不爱活动,这是由于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所致。
二、造血器官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
年龄较小的患儿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这是因为骨髓外造血增强,肝、脾、淋巴结等造血器官会代偿性增生,以满足机体造血需求。一般表现为肝脾可触及,肿大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淋巴结肿大通常为轻度,质地软。
2.骨髓变化
随着病情进展,骨髓造血活跃,骨髓涂片检查可见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但长期严重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的这种代偿能力可能会逐渐受限。
三、各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有的表现为不愿进食辅食或奶量减少。还可能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异常东西,这可能与贫血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味觉改变有关。部分患儿会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是因为缺铁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酶活性,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神经系统症状
年长儿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婴幼儿则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因为缺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缺铁性贫血时,还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这是由于长期脑供氧不足,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3.心血管系统症状
重度贫血时,患儿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发心力衰竭。这是因为机体为了弥补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心脏需要加快搏动来增加供血量,长期如此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四、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殊表现差异
1.婴儿期
婴儿期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此阶段婴儿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睡眠障碍等表现,与贫血导致的身体不适有关。同时,由于免疫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婴儿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2.幼儿期
幼儿期儿童活动量增加,对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多,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或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此阶段幼儿的上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而且由于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行为表现,异食癖等情况可能相对较易被察觉。
五、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婴儿和幼儿阶段。要保证儿童饮食中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对于已经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的儿童,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异食等。对于婴儿,要合理添加辅食,遵循科学的辅食添加原则,确保铁等营养素的充足供应。如果儿童出现精神差、面色苍白明显加重、活动耐力显著下降等情况,要立即就医,以防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