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血象有多种改变,红细胞体积变小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儿童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相对不足且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异常更突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易发生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血象相关指标。
一、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一)红细胞体积变小
缺铁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明显变小,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320g/L。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约90%以上会出现这种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形态改变。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这是因为机体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代偿机制,骨髓会增生活跃以增加红细胞生成,但在缺铁早期或轻度缺铁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还未出现明显的大幅度升高。不过,当给予铁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会迅速升高,一般在用药后5-10天左右达到高峰,这可作为铁剂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之一。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未治疗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处于正常或轻度增高状态。
三、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因为缺铁主要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对白细胞的生成影响较小。但在一些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例如,大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检测值在正常的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内,即成人(4-10)×10/L,儿童(5-12)×10/L等。
(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也大多正常。血小板主要参与止血过程,缺铁性贫血主要影响红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影响不大。但在极个别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病例中,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的轻度异常,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内,即成人(100-300)×10/L,儿童(100-300)×10/L等。
四、不同人群的血象特点
(一)儿童缺铁性贫血血象特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铁性贫血对其血象影响更为明显。除了上述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改变外,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相对不足的情况,因为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一旦缺铁,骨髓造血代偿可能相对较慢。而且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血液指标的细微变化,如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异常更为突出,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更早期地提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例如,研究发现,在幼儿缺铁性贫血中,血清铁水平常低于10.7μmol/L,铁蛋白常低于12μg/L。
(二)老年人缺铁性贫血血象特点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其血象特点与其他人群基本一致,仍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血象的其他相关指标,需要综合判断。例如,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肾功能不全导致的一些指标异常,需要结合肾功能等其他检查进行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