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二者在病因、诱因、症状表现、脉象特点上有别,换季时易发病且不同人群表现与应对有差异,可通过循证依据鉴别,非药物干预是通用应对方式,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准确鉴别并针对性处理。
一、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辨别要点
(一)病因与诱因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常在秋冬季节高发。人体劳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侵袭肌表,导致卫阳被遏,肺气失宣。例如,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劳作且未及时增添衣物,易患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常因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多发生在春季温暖多风或夏季暑热时节。外界风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使肺气失和。比如,夏季过度吹空调后,突然处于炎热环境中,容易引发风热感冒。
(二)症状表现
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怕冷明显,甚至寒战,发热较轻,一般体温在38℃以下,流清涕,鼻涕颜色清淡如水,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常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稍差,鼻塞明显,喜欢蜷缩身体以保暖。
2.风热感冒:发热较重,体温多在38℃以上,有汗但汗出不畅,鼻塞流黄涕,涕黏稠,咳嗽,咳痰黄色黏稠,咽干口燥,口渴欲饮,舌苔薄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人可能自觉燥热不适,儿童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情况。
(三)脉象特点
1.风寒感冒:脉多浮紧,即脉搏在浅表部位,按之紧张有力。
2.风热感冒:脉多浮数,脉搏浮在浅表,且跳动频率较快。
二、季节与感冒类型的关联
(一)换季时的特点及对应感冒类型
在换季时,气温不稳定,人体容易适应不良。若此时受凉,多易引发风寒感冒;而若机体感受外界温热之邪,可能出现风热感冒。例如,秋季早晚温差大,若夜间未盖好被子,受风寒后易患风寒感冒;而在春季天气转暖过程中,若接触到温热邪气,则可能患风热感冒。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差异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换季时患感冒更需关注。风寒感冒的儿童可能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影响睡眠和进食;风热感冒的儿童可能除了发热、流涕等症状外,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高热时容易诱发。
2.成人:成人在换季患感冒时,风寒感冒者可能以全身酸痛、怕冷为主要不适;风热感冒者可能更突出咽干、咽痛等上呼吸道局部症状明显。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换季感冒时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更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等。因为老年人肺功能、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后病情容易加重,风寒感冒可能导致寒邪入里化热,或引发肺部感染;风热感冒若治疗不及时,也可能耗伤正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三、循证医学下的鉴别与应对
(一)鉴别方法的循证依据
通过对大量感冒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上述从病因、症状、脉象等方面的鉴别具有科学依据。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对照研究证实,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病因、症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准确鉴别的依据。
(二)应对原则
1.非药物干预: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对于儿童,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对于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同时保持室内适度通风。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时,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风寒感冒的儿童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捂汗,以免导致脱水;风热感冒的儿童要适当补充水分,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等。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后无论风寒还是风热,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情况。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如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