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钙主要有神经系统、骨骼及其他方面的表现。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烦躁不安、睡眠受影响,以及多汗且可能伴有枕秃;骨骼表现包括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各有相应年龄段特征且影响颅骨、胸廓及心肺等发育;其他表现有出牙延迟、肌肉松弛影响运动能力。判断婴儿是否缺钙不能仅依据这些表现,需就医检查。日常中母乳喂养母亲应营养均衡,配方奶喂养要选合适奶粉,还应让婴儿适当晒太阳,且不可盲目补钙,需遵医嘱。
一、神经系统表现
1.神经兴奋性增高:婴儿缺钙时,神经系统对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比如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婴儿容易出现烦躁不安,表现为经常哭闹,难以安抚,睡眠也会受到影响,入睡困难,且睡眠过程中易惊醒,轻微的声响或动作就可能使其从睡眠中醒来。像有些婴儿会在夜间频繁醒来,哭闹不止,排除饥饿、尿布湿等常见因素后,缺钙就可能是原因之一。这是因为钙元素对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缺钙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升高。
2.多汗:即使在室温不高、穿衣盖被合适的情况下,婴儿也会出现多汗现象,尤其是头部,常常可见婴儿枕部头发被汗水浸湿。多汗并非是因为婴儿活动量大或者环境温度高,而是由于缺钙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引发多汗。长期多汗还可能导致婴儿枕部头发因摩擦而脱落,形成枕秃。不过枕秃并不一定完全是缺钙引起的,也可能与婴儿长时间仰卧,头部与枕头摩擦有关,但多汗且伴有枕秃时,缺钙的可能性较大。
二、骨骼表现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表现为婴儿的颅骨较软,按压时感觉像按压乒乓球一样有弹性。这是因为缺钙影响了颅骨的正常骨化过程,使得颅骨的硬度降低。正常情况下,婴儿的颅骨随着生长逐渐骨化变硬,而缺钙会导致这一过程延缓,影响颅骨的正常发育。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婴儿头部的正常形状和大脑的发育空间。
2.方颅:通常在89个月及以后的婴儿中较为明显,表现为婴儿的头部两侧对称性隆起,形成类似方形的外观。这是由于缺钙导致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从而改变了头部的外形。方颅不仅影响婴儿的外观,严重时还可能影响颅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婴儿的大脑发育也可能产生潜在影响。
3.肋骨串珠:婴儿的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会出现像串珠一样的隆起,在胸部两侧可触摸到或观察到。这是因为缺钙使得肋骨钙化不良,在生长过程中,肋软骨增生,形成了这种串珠样的改变。肋骨串珠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呼吸功能,因为它可能限制胸廓的正常扩张,导致婴儿呼吸时胸部运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引起呼吸不畅等问题。
4.鸡胸或漏斗胸:随着婴儿的生长,如果缺钙情况持续存在,可能会出现鸡胸或漏斗胸。鸡胸表现为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脯;漏斗胸则是胸骨下端向内凹陷,呈漏斗状。这些胸廓畸形会影响婴儿的心肺功能,因为胸廓的异常改变会使胸腔空间发生变化,影响心脏和肺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婴儿在活动后容易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其他表现
1.出牙延迟:正常情况下,婴儿一般在410个月开始萌出乳牙。如果婴儿在12个月后仍未出牙,可能与缺钙有关。钙是牙齿发育的重要元素,缺钙会影响牙胚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导致出牙时间推迟。出牙延迟不仅可能影响婴儿的咀嚼功能,还可能对其语言发育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因为牙齿在发音过程中也起到辅助作用。
2.肌肉松弛:缺钙可能导致婴儿肌肉张力降低,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松弛。比如婴儿在竖抱时,头部不能很好地竖直,或者坐立、爬行等大运动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这是因为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需要钙离子的参与,缺钙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
温馨提示:对于婴儿是否缺钙,不能仅依据上述表现来判断,因为这些表现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果家长怀疑婴儿缺钙,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以及骨骼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自身的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以提高乳汁中的钙含量。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选择符合婴儿年龄段的配方奶,保证钙的摄入。同时,要让婴儿适当晒太阳,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眼睛和皮肤晒伤,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为温和的时候,暴露婴儿的头面部、手脚等部位晒太阳,每次1530分钟左右。此外,不要自行给婴儿盲目补钙,过量补钙也可能对婴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钙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