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由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引发,有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等临床分期,受年龄、血糖、血压、血脂、病程等因素影响,需严格控糖、血压、血脂并定期眼科检查,治疗有激光和玻璃体切割术等,妊娠期和儿童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病变。它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1.血管损伤: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中的成分渗漏到视网膜组织中,引起视网膜水肿等病变。高血糖还会影响血管的正常代谢,导致血管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进一步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2.生长因子异常:糖尿病患者体内一些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平衡被打破,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VEGF过度表达会促进异常血管的新生,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严重影响视力。
三、临床分期
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的表现,微动脉瘤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丢失后形成的小的血管瘤样扩张,出血则是血管受损后血液渗出。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这是由于视网膜血管渗漏的脂质等成分沉积在视网膜外丛状层形成的,硬性渗出一般不会迅速吸收。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棉絮斑),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血性坏死、微梗塞后形成的类棉絮状的软性病灶。
Ⅳ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是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产生的异常血管,这些血管容易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严重影响视力。
Ⅴ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增殖,纤维血管增殖会牵拉视网膜,为视网膜脱离埋下隐患。
Ⅵ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严重丧失甚至失明。
四、危险因素
1.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总体而言,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各年龄段患者都可能受到影响,不过病程越长风险越高。
2.血糖控制情况: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如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如>7%),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和病变进展的速度。因为高血糖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不断加重。
3.血压与血脂水平:高血压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因为高血压会使视网膜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管病变,也会影响视网膜血管,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几率。
4.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通常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随着病程延长,视网膜血管长期受到高血糖等因素的损伤,病变逐渐累积。
五、预防与早期发现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年轻患者、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更严格控制。
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肾病,血压控制应更严格,可低于125/75mmHg,但要注意避免低血压等情况。
血脂方面,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如果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通过饮食、运动和必要时的降脂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
2.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病程超过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从诊断糖尿病起就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对于已经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缩短检查间隔,如病变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每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
六、治疗
1.激光治疗: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一定阶段(如出现较多新生血管、严重的视网膜缺血等情况)以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激光可以封闭无灌注区,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出现严重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并处理视网膜病变,恢复视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会影响血糖控制和视网膜血管状态。这类患者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糖、血压和眼底情况,在孕期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根据眼底病变情况在产科和眼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决定分娩时机和产后的治疗方案,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视网膜病变,而产后血糖等控制情况的变化也需要关注眼底病变的进展。
2.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也会面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激光治疗的能量等参数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视力发育和眼底病变进展,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