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气虚有脾阳虚和肾阳虚的不同症状,调理方法包括饮食、生活方式、中医理疗方面。饮食上要选温补食物、禁忌生冷油腻辛辣;生活方式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中医理疗可艾灸脾俞等穴、推拿按摩腹部腰部等。
一、脾肾阳气虚的症状
(一)脾阳虚症状
1.消化系统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脾阳虚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且进食后易腹胀,尤其是进食生冷食物后腹胀加重;成人脾阳虚则常见腹胀、腹痛,疼痛特点为喜温喜按,即按压腹部疼痛可缓解,吃温热食物后腹痛能减轻。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饥饱无常、嗜食生冷的人群更易出现脾阳虚消化系统症状。
大便溏稀,儿童脾阳虚时大便多呈稀水样,不成形,每日排便次数可能增多;成人脾阳虚大便溏稀,质地淡薄,可能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脾阳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内停,与糟粕相混则大便溏稀。
2.全身症状
怕冷,无论年龄大小,脾肾阳气虚者都可能有怕冷表现,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儿童可能比同龄儿童更易畏寒,穿衣比正常儿童多;成人则自觉畏寒,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有怕冷感觉。从病史角度,有慢性疾病史、长期体质虚弱的人群脾肾阳气虚时怕冷症状更突出。面色萎黄,儿童面色无光泽,呈现萎黄状态;成人面色缺乏红润,显得萎黄,这是由于脾阳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二)肾阳虚症状
1.生殖系统方面
男性肾阳虚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不同年龄男性表现不同,成年男性较为典型。儿童一般不会出现生殖系统相关明显症状,但如果有先天性肾阳不足等情况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相关表现。从生活方式看,长期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节制的男性更易出现肾阳虚生殖系统症状。女性肾阳虚可能表现为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经期延后,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出现宫寒不孕等情况,育龄女性更为明显。
2.泌尿系统方面
小便异常,成人肾阳虚可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即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儿童如果是先天性肾阳不足可能有排尿功能发育异常相关表现。从年龄角度,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肾阳虚时小便异常更常见,如夜尿频多影响睡眠质量。水肿,肾阳虚不能温煦机体,推动水液代谢,可出现水肿,常见于腰以下部位,按之凹陷不起,这是因为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湿泛溢肌肤所致。
3.全身症状
腰膝酸软,无论男女老少,脾肾阳气虚时都可能有腰膝酸软表现,儿童如果是先天不足导致脾肾阳气虚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出现生长发育期间腰膝酸软相关表现不明显,但可能有活动耐力差等情况;成人则腰膝酸软较为明显,久坐久站后症状加重。畏寒肢冷,比脾阳虚的怕冷更为明显,即使裹上厚衣被仍感觉寒冷,尤其是手足冰冷,儿童可能手足冰凉,成人则手足长期处于冰冷状态,这是由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肢百骸。
二、脾肾阳气虚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选择一些温和、易消化且有温补脾肾阳气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南瓜等。小米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熬成小米粥给儿童食用;山药可做成山药泥,既有营养又能健脾补肾。成人可多吃羊肉、牛肉等温热性食物,羊肉性温,有补肾壮阳、温补脾胃的功效,可做成羊肉汤;牛肉也有健脾益胃、补肾强筋的作用,可炖牛肉吃。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熬夜、饮食不节的人群在饮食调理时更要注意选择温补食物来纠正脾肾阳气虚。
多吃具有温补脾肾阳气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等。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脾阳虚有一定调理作用;红枣可健脾益胃、补气养血,适合脾肾阳气虚者;黑豆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可煮粥或打豆浆食用。
2.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生冷食物都会损伤脾肾阳气。儿童要避免食用冰淇淋、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成人要少吃冷饮、生的蔬菜水果(如冰镇西瓜、生拌黄瓜等)。对于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禁忌生冷食物,因为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胃虚寒,影响脾肾阳气恢复。同时,要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辛辣食物易伤阴耗气,对于脾肾阳气虚者不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要少吃。
(二)生活方式调理
1.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充足睡眠来恢复体力和调整机体功能。儿童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脾肾阳气的恢复;成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耗伤阳气,长期熬夜人群要调整作息,保证规律睡眠,以利于脾肾阳气恢复。从生活方式角度,经常熬夜加班、作息混乱的人群必须调整作息,规律睡眠来改善脾肾阳气虚状况。
2.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户外活动,如慢跑、跳绳等,适度运动能促进儿童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有助于脾肾阳气恢复;成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八段锦有调理脾胃、补肾壮阳等作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般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运动前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患有冠心病的人群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三)中医理疗调理
1.艾灸
艾灸相关穴位对脾肾阳气虚有调理作用。可艾灸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艾灸脾俞穴能健脾和胃;胃俞穴可调理脾胃功能;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能补肾壮阳。对于儿童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可由专业人员操作;成人艾灸时要选择合适的艾条和艾灸器具,一般每次艾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周可艾灸2-3次。从特殊人群角度,孕妇要避免艾灸腹部相关穴位,因为艾灸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某些部位也能调理脾肾阳气虚。例如按摩腹部,成人可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能促进脾胃运化;按摩腰部,可双手搓热后按摩肾俞部位,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儿童推拿按摩要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医师操作,手法要轻柔,按摩腹部时力度要适中,按摩腰部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对于有腰部疾病病史的成人,推拿按摩腰部要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