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肾脏致狼疮性肾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有关,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诊断靠尿液、血液检查及肾活检,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患狼疮性肾炎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等肾脏组织中,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脏损伤。此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也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它们会攻击肾脏组织细胞,进一步加重肾脏的炎症和损伤。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常见的表现之一,患者的尿液中可检测到大量蛋白质。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可以明确蛋白尿的程度。例如,轻度蛋白尿可能表现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1.0g左右,而严重的狼疮性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来确定,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颜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水肿:由于肾脏对水和钠的排泄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高血压:狼疮性肾炎患者可伴有高血压,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除了上述提到的蛋白尿、血尿检查外,还包括尿沉渣镜检,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的数量和形态。例如,若发现较多的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血液检查:包括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等,其中抗ds-DNA抗体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此外,还会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
肾活检:是诊断狼疮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狼疮性肾炎相对预后较好,而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预后相对较差。
不同人群狼疮性肾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的比例也较高。儿童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肾功能、生长发育指标等。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狼疮性肾炎的病情可能会有波动。妊娠可能会加重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负担,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因此育龄期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在妊娠前需要经过医生评估,制定合理的妊娠计划。
老年患者: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时,往往病情相对复杂,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且能控制狼疮病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