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相关指标异常升高(空腹血糖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有高危因素(家族史、生活方式、肥胖)及妊娠相关情况时,若出现相应身体变化都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糖尿病前期,因这些情况易致发展为糖尿病或对自身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血糖相关指标异常升高(空腹血糖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有高危因素(家族史、生活方式、肥胖)及妊娠相关情况时,若出现相应身体变化都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糖尿病前期,因这些情况易致发展为糖尿病或对自身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一、血糖相关指标异常升高
1.空腹血糖:若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之间,属于空腹血糖受损,这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常见表现,需引起重视,因为持续处于此范围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例如,有研究表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每年约有5%-10%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
2.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为糖耐量减低,也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指标。这类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同样较高,长期跟踪发现,糖耐量减低者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可达10%-15%。
二、有高危因素且出现相关身体变化
1.家族史因素: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即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中有糖尿病患者,此时自身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疑似糖尿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因为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个体患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出数倍。比如,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前期的几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人群。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若出现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非典型症状,也需考虑就医评估是否为糖尿病前期。高热量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缺乏运动则不利于身体对血糖的利用和代谢,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使这类人群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大大升高。例如,长期每日摄入热量远超身体消耗且每周运动不足3次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概率显著高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
3.肥胖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的超重人群,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腹型肥胖人群,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诱因,大量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约为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
三、妊娠相关情况
对于孕妇来说,若在妊娠期间发现有血糖异常情况,比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也需要及时就医。妊娠期间的特殊生理状态会影响血糖代谢,孕妇糖尿病前期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胎儿过大、早产等问题。例如,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间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孕妇,其胎儿发生巨大儿的概率比血糖正常孕妇高约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