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一般建议24-28周进行,高危孕妇首次产检就筛,用OGTT,空腹等血糖达相应值可诊,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活动、遵医嘱服药,确诊后饮食运动管理、监测血糖,关注胎儿,肥胖及有家族史孕妇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筛查时机
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体重指数≥28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巨大儿分娩史等,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就开始筛查。
二、筛查方法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步骤:首先空腹12小时,然后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抽取空腹血,之后在5分钟内饮完葡萄糖水,分别抽取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
指标及意义: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OGTT检测能够准确识别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检查前准备
1.饮食: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避免进食高糖食物,但也无需刻意节食。这样可以保证体内糖原储备正常,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运动:检查前3天正常活动,不要剧烈运动,但也无需绝对卧床休息。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状态,不会干扰血糖的检测结果。
3.服药: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不准确。
四、检查后处理
1.诊断明确后的管理: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管理。饮食上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情况。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2.对胎儿的影响监测: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等。所以确诊后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包括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等。例如,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了解胎儿的生长情况;胎心监护则可以实时监测胎儿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严格遵循检查流程。饮食管理上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热量摄入,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运动方面要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对关节等造成损伤,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这类孕妇在筛查过程中要提高警惕,严格按照规定进行OGTT检查。在检查前后要更加注意自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确诊后要积极配合治疗,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因为家族遗传背景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对胎儿的影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