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内分泌系统相关的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神经系统的下丘脑-垂体-胰岛轴功能紊乱、疾病状态的严重感染和重大手术创伤以及药物影响、机体脱水等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情况各有特点。
一、应激性高血糖的常见原因
(一)内分泌系统相关因素
1.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在应激状态下,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机体处于应激反应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被激活,大量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儿茶酚胺可通过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组织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例如,严重创伤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一般来说,应激程度越重,儿茶酚胺分泌越多,对血糖的影响越明显。
2.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肝脏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例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烧伤创面的应激刺激,糖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会引起血糖升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儿童烧伤患者与成年烧伤患者,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机制相同,但儿童的应激反应可能相对更为敏感,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二)神经系统因素
1.下丘脑-垂体-胰岛轴功能紊乱: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下丘脑-垂体-胰岛轴功能发生紊乱。正常情况下,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等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维持血糖平衡。但在应激时,这种调节机制受到干扰,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相对增多,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例如,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由于脑部应激损伤,下丘脑-垂体-胰岛轴功能失调较为常见,进而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如老年脑卒中患者和年轻脑卒中患者,由于机体的应激储备和代谢能力不同,血糖变化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的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
(三)疾病状态相关因素
1.严重感染:各种严重感染,如脓毒症等,是引起应激性高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及其毒素会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这些炎症介质会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例如,脓毒症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介质水平显著升高,这些介质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不同年龄的感染患者,儿童感染时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炎症反应可能更为剧烈,更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而老年感染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器官功能减退等原因,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风险也较高。
2.重大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本身会激活应激系统,同时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组织损伤等也会进一步加重应激。在重大手术创伤后,患者的血糖升高与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糖原释放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心脏搭桥手术等大型手术患者,术后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不同年龄的手术患者,儿童进行重大手术时,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应激反应的代偿能力相对有限,血糖波动可能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应激性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在应激状态下可能诱发应激性高血糖。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本身就存在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的风险,当遇到其他应激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通过影响糖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导致血糖升高。不同用药情况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应激时血糖升高的风险更高,而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儿童由于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关注血糖变化。
2.机体脱水:在应激状态下,患者可能出现脱水情况,如严重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等导致机体失水。脱水会使血液浓缩,血糖浓度相对升高。同时,脱水还会影响肾脏对血糖的排泄等功能,进一步加重高血糖的状态。例如,在中暑患者中,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不同年龄的中暑患者,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脱水,进而引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中暑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水分储备不足等情况,脱水后血糖升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