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与血糖升高程度及速度相关,有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需合理控制葡萄糖输入速度、密切监测血糖、关注母亲病史;治疗包括调整葡萄糖输注、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谨慎用药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要密切监测、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保障新生儿健康,尤其关注特殊人群。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与血糖升高的程度及速度相关。一般来说,轻度高血糖可无明显症状,当血糖显著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出现脱水、多尿,表现为前囟凹陷、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尿量增多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烦躁、呼吸增快甚至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引起脑细胞脱水,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血糖波动的耐受性更差,高血糖可能对其视网膜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增加日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二、防治方法
(一)预防措施
1.合理控制葡萄糖输入速度: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人群,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时,要根据日龄、体重等调整输注速度。一般足月儿开始时葡萄糖输注速度为4-6mg/(kg·min),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初始速度可适当降低,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避免血糖过高。这是因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糖代谢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血糖波动。
2.密切监测血糖:对于高危新生儿,应建立血糖监测制度,常规进行血糖监测。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内要频繁监测,如每2-4小时监测一次,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早期发现高血糖并进行干预。
3.关注母亲病史:如果母亲有妊娠糖尿病等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要加强血糖监测,因为这类新生儿发生高血糖的风险相对较高。母亲妊娠糖尿病会使胎儿在宫内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胰岛β细胞功能一时不能适应宫外的血糖变化,容易出现高血糖。
(二)治疗方法
1.调整葡萄糖输注:一旦发现新生儿高血糖,首先要考虑调整葡萄糖的输入。如果是静脉输注葡萄糖导致的高血糖,应减慢葡萄糖的输注速度,并根据血糖情况适当降低输注浓度。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高血糖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感染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等原发病灶后,血糖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因为原发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血糖异常。
3.必要时使用药物:当高血糖经上述处理仍不能纠正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但新生儿用药需非常谨慎。一般可考虑使用胰岛素等,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新生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等并发症。同时,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高血糖新生儿,要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缓解神经系统症状。
总之,新生儿高血糖症需要密切监测、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尤其要关注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的血糖变化及相关影响,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科学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