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血糖症指新生儿全血血糖高于7.0mmol/L(早产儿>3.3mmol/L),病因有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应激因素、外源性糖输入过多、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等,轻症可能无症状,重症有脱水等表现,通过血糖监测等诊断,治疗需调整糖输入等,预防要控制早产儿等糖输入速度浓度等,早产儿高血糖风险更高需重视护理。
一、定义
新生儿高血糖症是指新生儿全血血糖高于7.0mmol/L(125mg/dl),早产儿血糖>3.3mmol/L(60mg/dl)即可诊断为高血糖。
二、病因
1.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胰腺β细胞功能不完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且肝脏储存糖原的能力有限,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例如,早产儿的胰岛β细胞发育未成熟,胰岛素分泌量少,导致血糖容易升高。
2.应激因素: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经历缺氧、窒息、感染等应激状态时,体内的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可使血糖升高。比如,新生儿窒息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3.外源性糖输入过多:早产儿或病情较重的新生儿,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容易引起高血糖。例如,静脉输注葡萄糖的速度超过新生儿的代谢能力,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极少数新生儿高血糖症是由于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或代谢性疾病引起,这些疾病会影响体内糖的代谢平衡。
三、临床表现
1.轻症高血糖: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血糖监测时发现。
2.重症高血糖:可出现脱水、多尿、体重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例如,持续高血糖导致患儿水分经尿液大量丢失,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同时,高血糖可使血液高渗,引起脑细胞脱水,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四、诊断
1.血糖监测:通过血糖仪检测全血血糖,多次监测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诊断。
2.相关检查: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如检测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内分泌或代谢异常情况。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首先应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和浓度,对于轻症高血糖,通过调整糖的输入即可使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对于重症高血糖,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2.预防:对于早产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时要控制好速度和浓度,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同时,积极处理新生儿的应激状态,如及时复苏、控制感染等。
六、特殊人群(早产儿等)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由于血糖调节功能更不完善,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更高。在护理早产儿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葡萄糖的输入量和速度,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整体护理,维持内环境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高血糖对其器官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如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等,所以对早产儿的高血糖要格外重视和精心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