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龈肿痛可通过局部护理、饮食调整来缓解,要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牙龈肿痛加重、发热、张口受限等情况及时就医,局部护理包括保持口腔清洁(24小时后用温和漱口水漱口)和冷敷(24-48小时内用冰袋等敷面部);饮食要选温凉软嫩且保证营养摄入(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
一、局部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
适用人群:所有拔牙后牙龈肿痛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
具体做法: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24小时后可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如生理盐水漱口水,每天多次。这是因为拔牙创口会有血液凝结形成的血凝块,24小时内刷牙漱口可能会导致血凝块脱落,而24小时后使用漱口水可以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从而减轻牙龈肿痛。例如,有研究表明,保持口腔清洁能显著降低拔牙后感染的发生率,进而缓解牙龈肿痛。
2.冷敷
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具体做法:在拔牙后的24-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拔牙侧的面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20分钟左右再敷。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冰袋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皮肤,且需密切观察儿童反应。
二、饮食调整
1.食物选择
适用人群:所有拔牙后牙龈肿痛的人群。
具体做法:拔牙后应进食温凉、软嫩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豆腐等。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因为辛辣食物会刺激牙龈,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肿胀,过硬食物可能会摩擦拔牙创口,导致疼痛和肿胀加重。例如,进食辛辣食物后,牙龈肿痛往往会明显加剧,而食用温凉软嫩食物有助于创口恢复,减轻牙龈肿痛。
2.营养摄入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具体做法: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橙子、苹果、菠菜等)、瘦肉、鱼类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创口愈合,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利于拔牙创口的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良好的营养状况也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并促进创口愈合。
三、观察与就医
1.观察病情变化
适用人群:所有拔牙后牙龈肿痛的人群。
具体做法:密切观察牙龈肿痛的程度、范围、有无发热、张口受限等情况。如果牙龈肿痛逐渐加重,肿胀范围扩大,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张口受限等症状,可能提示发生了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要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表达不适可能不够准确,精神状态不佳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2.及时就医
适用人群: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人群。
具体做法:当出现牙龈肿痛加重、发热、张口受限等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就医时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就医时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