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有多种表现,皮肤巩膜黄染且尿液变深茶;消化道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有乏力、低热;肝区有疼痛不适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各有特点,需关注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及病情变化。
一、黄疸相关表现
(一)皮肤、巩膜黄染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现象。一般先从巩膜开始,随后逐渐蔓延至全身皮肤。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需密切监测,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成年患者,皮肤黄染程度可因病情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情较重者黄染往往更明显。
(二)尿液颜色改变
患者尿液颜色会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加,尿液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尿液颜色变化观察方式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尿液颜色变化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而成年患者可能因日常饮水等因素干扰对尿液颜色改变的敏感度,但本质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二、消化道相关表现
(一)食欲减退
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的情况,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这与肝脏功能受损后,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影响脂肪消化,以及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患者食欲减退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婴幼儿)或对日常喜爱食物兴趣缺乏,成年患者则可能出现进食量显著减少,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恢复,尤其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或营养状况较差的人群,需特别关注营养补充。
(二)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症状。这是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减慢,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引起。儿童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成年患者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持处理。
(三)腹胀
患者可能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减弱以及腹水早期形成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需要警惕是否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梗阻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相对复杂。
三、全身症状
(一)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不同年龄患者乏力表现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玩耍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出现日常活动受限,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工作现在感到力不从心。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乏力症状可能会加重病情的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二)发热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发热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儿童患者发热时需注意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表现可能不典型。对于老年患者,发热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其他潜在感染灶,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四、肝区相关表现
(一)肝区疼痛或不适
患者可感到肝区(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钝痛等不适。这是由于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所致。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用手抚摸右上腹等;成年患者能较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在病情观察中,需注意肝区疼痛的变化情况,如疼痛加剧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