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与诊断包括超声检查(早、中、晚孕期超声分别有不同作用)、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学检查(绒毛活检、羊水穿刺、脐血穿刺各有适用情况及风险),特殊情况如高龄、有不良孕产史、接触过致畸因素的孕妇需采取相应检查,孕妇应依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合适检查项目排查胎儿畸形风险。
早孕期超声:一般在妊娠11-13周进行,可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相关,正常NT值一般小于3mm,通过超声精确测量NT能初步评估胎儿是否有畸形风险。
中孕期超声:妊娠20-24周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可全面观察胎儿结构,包括头颅、面部、脊柱、心脏、腹部脏器、四肢等,能发现大部分明显的结构畸形,如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并内脏外翻、单腔心等严重畸形。
晚孕期超声:妊娠晚期进行超声检查,主要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位、胎盘和羊水情况等,进一步补充中孕期超声检查的内容,确认胎儿是否存在晚期出现的畸形等情况。
血清学筛查
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通常在妊娠15-20周进行,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离雌三醇(uE3)等指标,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计算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值。例如,AFP水平降低可能与唐氏综合征相关,hCG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胎儿有染色体异常风险等。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一般在妊娠12周后即可进行,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检测其中胎儿游离DNA,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检测灵敏度较高,能有效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其准确性相对较高,相较于传统血清学筛查能提供更精准的染色体异常风险评估。
遗传学检查
绒毛活检(CVS):适用于妊娠10-13周的孕妇,通过获取胎盘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遗传学检查,可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如染色体易位、缺失等情况,但该检查有一定的流产风险,约1%-2%。
羊水穿刺:一般在妊娠16-22周进行,抽取羊水获取胎儿脱落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等。能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如各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单基因遗传病等。羊水穿刺的流产风险约为0.5%-1%,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遗传学畸形相关问题。
脐血穿刺:适用于妊娠20周以后,通过穿刺脐血管抽取脐血进行检测,主要用于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血型不合、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其诊断准确性高,但相对来说操作风险较羊水穿刺稍高,流产风险约为1%-2%。
特殊情况考虑
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对于高龄孕妇,除了常规的产前筛查外,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羊水穿刺等更精准的遗传学诊断方法,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形的概率上升,需要更明确的诊断来排除风险。
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如果孕妇既往有过胎儿畸形分娩史、染色体异常胎儿娩出史等情况,再次妊娠时需要更详细且精准的检查,可能需要提前进行遗传学咨询,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手段,如羊水穿刺加更全面的基因检测等,以排查本次妊娠胎儿是否存在畸形风险。
接触过致畸因素的孕妇: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接触过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致畸药物等),需要加强产前检查,除了常规超声检查外,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遗传学检查,比如了解是否有因接触致畸因素导致的特定基因损伤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畸形问题。
总之,孕妇应根据自身孕周、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产前检查项目来排查胎儿畸形风险,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尽可能早地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畸形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