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必须监测,对孕妇健康而言,可控制血糖降低孕期并发症及远期2型糖尿病风险;对胎儿健康来说,能保障胎儿生长发育、避免代谢紊乱;监测项目有自我血糖监测、医院实验室血糖监测、超声监测、胎心监护等,还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严格按规定监测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对孕妇健康的监测意义
血糖控制方面
妊娠糖尿病孕妇若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多种孕期并发症风险。例如,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升高,有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概率比正常孕妇高2-4倍。通过监测血糖,可以及时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或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等,从而降低孕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还能降低孕妇发生感染的风险,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监测血糖并维持血糖稳定有助于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的发生几率。
对孕妇自身远期健康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孕妇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显示,约50%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在产后5-10年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通过孕期对妊娠糖尿病的监测和管理,有助于降低这种远期风险,比如通过合理监测后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对胎儿健康的监测意义
胎儿生长发育方面
妊娠糖尿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巨大儿会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通过监测孕妇血糖,及时调整使血糖达标,可以更好地控制胎儿的生长速度,将胎儿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胎儿出生体重应控制在2500-4000g之间。例如,当通过监测发现孕妇血糖偏高时,指导孕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优质蛋白等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运动,有助于控制胎儿体重在正常范围。
也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严重的高血糖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等,通过监测血糖并维持正常水平,可以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宫内环境,保障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
胎儿代谢方面
妊娠糖尿病可能影响胎儿的糖代谢等内分泌功能,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孕妇血糖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措施避免胎儿出生后出现低血糖等代谢紊乱问题。胎儿在宫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而通过孕期对妊娠糖尿病的监测和合理管理,可以降低胎儿出生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三、监测的具体项目及方式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孕妇可自行使用血糖仪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一般建议孕妇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以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波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例如,若空腹血糖偏高,可考虑晚餐后适当增加运动;若餐后血糖偏高,可调整每餐的食物摄入量和种类。
医院实验室血糖监测:孕妇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孕妇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以下。
胎儿监测
超声监测: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了解胎儿的大小是否在正常范围,一般在孕期不同阶段进行多次超声监测,如孕中期、孕晚期等,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情况。
胎心监护:一般从孕32周左右开始,孕妇需要定期进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胎心情况,评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情况。胎心监护可以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宫缩时胎心的反应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在监测过程中还需考虑年龄因素,比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孕期并发症风险可能更大,因此更需要严格监测;生活方式方面,要根据孕妇的具体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监测指导,比如对于运动较少的孕妇,要强调适当运动对血糖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性;有既往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糖尿病家族史等,更要密切监测妊娠糖尿病相关指标,因为这类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总之,妊娠糖尿病的监测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方式进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