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发人群包括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高血压)、有基础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多胎妊娠及有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既往史的孕妇,这些人群需加强产检、监测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控制基础疾病来降低风险。
一、存在妊娠并发症的孕妇
1.子痫前期/子痫患者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胎盘浅着床、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子痫前期/子痫病程中,全身小血管痉挛,肾血管也会受累,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增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子痫前期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子痫前期的孕妇。
从年龄角度看,年轻初产妇(年龄小于18岁)和高龄产妇(年龄大于35岁)相对更易发生子痫前期,进而成为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发人群。年轻初产妇可能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调节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而高龄产妇则因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子痫前期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2.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
妊娠合并高血压时,血压持续升高会使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灌注压降低,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功能。长期的高血压状态还可能导致肾脏结构的逐渐损伤,进一步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来说,孕前就患有高血压或妊娠早期就出现高血压的孕妇,发生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较高。
生活方式方面,存在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会加重血压升高的程度,从而增加肾脏受损的风险。比如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二、有基础肾脏疾病的孕妇
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本身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孕妇,肾脏的固有结构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在妊娠期,身体的生理负担加重,肾脏需要承担更多的代谢和滤过任务,这会使原本受损的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容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研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基础肾脏疾病的孕妇。
从病史角度看,病程较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已经受到较大影响,妊娠期的生理变化更容易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例如,病程超过5年且蛋白尿控制不理想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孕妇,发生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显著升高。
2.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患者
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的孕妇,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本身就存在缺陷。在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异常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难以适应妊娠的生理需求,从而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几率。比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孕妇,其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原本就低于正常水平,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削弱肾脏的代偿能力,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其他特殊情况的孕妇
1.多胎妊娠孕妇
多胎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比单胎妊娠明显增加,肾脏的负担也相应加重。多个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排泄,这对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多胎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增加了多胎妊娠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例如,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概率是单胎妊娠的2-3倍,而子痫前期是导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
年龄因素在多胎妊娠中也有重要影响,高龄多胎妊娠孕妇面临的风险更高。高龄本身就会使孕妇的身体机能下降,再加上多胎妊娠的负担,肾脏更容易出现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有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既往史的孕妇
曾经发生过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第一次妊娠时肾脏已经受到过损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再次妊娠时,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生理因素更容易导致肾脏功能的再次受损,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第一次妊娠因子痫前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如果再次出现子痫前期等相关并发症,就很容易再次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温馨提示:对于上述高发人群,孕妇在妊娠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盐、高脂等不良饮食结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尽可能降低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