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有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方法,非手术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有适应证和相应方式,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病情监测及手术相关事项。
一、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1.疼痛表现
腰背部疼痛: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酸痛或刺痛等。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患儿首发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疼痛往往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前侧、足背等部位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或麻木感。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时,患儿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的表现,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分布。
2.腰部活动受限:由于腰部疼痛及神经根受刺激,患儿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表现为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例如,患儿可能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自如地弯腰拾取物品,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等活动范围均较正常减少。
3.神经系统症状
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过敏等。比如,下肢相应皮肤区域的感觉减退或过敏,患儿可能感觉下肢某部位有麻木感,或者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度增加。
肌力下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时,出现所支配肌肉的肌力下降。例如,足部的肌力减弱可能导致患儿行走时出现步态异常,如踮脚困难等情况。
二、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2-3周。卧床休息可以减轻椎间盘所受的压力,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有利于炎症水肿的消退。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卧床休息环境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例如选择合适的床垫,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等。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左右。牵引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
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减轻炎症反应。例如,超短波治疗可以穿透皮肤深层,对腰椎部位的病变组织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儿童的胃肠道等产生过度刺激。不过,儿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另外,也可根据情况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患儿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时,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髓核摘除术等。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尽量减少对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过程中要精确操作,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包括切口愈合、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
三、特殊人群(儿童及青少年)相关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方面
避免不良姿势:儿童及青少年应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低头弯腰看手机、玩游戏等行为容易加重腰椎的负担,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家长应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如坐立时要保持腰部挺直,椅子高度要合适,使双脚能平放在地面上;站立时要双肩平衡,脊柱正直。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腰部锻炼方法,如仰卧位的挺腹运动等。挺腹运动的做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床上,双腿屈膝,然后将臀部抬起,使腰部离开床面,每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2-3组。但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部损伤。
2.病情监测方面
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疼痛是否加重、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是否有新的异常等。如果发现患儿症状有明显变化,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下肢放射性疼痛突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肢体麻木、无力等情况,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腰椎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情变化。
3.手术相关注意事项(针对需手术患儿)
术前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因为手术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向孩子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包括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