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是通过外力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压迫的治疗方法,有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内压、松解粘连组织等作用,牵引设备有手动和电动等,重量、时间、体位有讲究,适用轻度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禁忌严重心血管病、严重骨质疏松、腰椎结核肿瘤及孕妇等,治疗前要评估,过程中要观察,治疗后要康复指导。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作用于腰部,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压迫的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牵引装置产生的力量,拉开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从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作用机制
1.增加椎间隙宽度
牵引时,腰部受到牵引力量的作用,椎间隙会相应增宽。正常情况下,椎间隙有一定的宽度来容纳椎间盘等结构,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隙可能变窄。牵引使椎间隙增宽后,可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尤其是神经根的压迫。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牵引力量能使椎间隙增宽约2-4mm,从而为椎间盘的复位创造条件。
2.减轻椎间盘内压
牵引可以降低椎间盘内压,让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得到缓解。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内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内压升高。通过牵引,椎间盘内压降低,有助于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相关研究显示,牵引可使椎间盘内压降低约30%-50%。
3.松解粘连组织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往往存在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如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等。牵引产生的持续力量可以对粘连组织起到一定的松解作用,改善神经根的受压状态,缓解疼痛等症状。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实施方式
1.牵引设备选择
常见的牵引设备有手动牵引装置、电动牵引床等。手动牵引装置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轻度的牵引治疗;电动牵引床则可以精确控制牵引的力量、角度和时间等参数,能更精准地实施牵引治疗。例如,电动牵引床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设置合适的牵引重量和牵引角度,一般牵引角度可设置在15°-30°之间。
2.牵引重量和时间
牵引重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从患者体重的1/10开始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2。例如,体重60kg的患者,初始牵引重量可设置为6kg,然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对于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的患者,牵引重量和时间应适当减少,初始牵引重量可从3kg开始,牵引时间每次5-10分钟,观察患者反应后再逐渐调整。
3.牵引体位
牵引体位通常有仰卧位牵引和俯卧位牵引等。仰卧位牵引时患者平躺在牵引床上,腰部受到牵引力量;俯卧位牵引则是患者俯卧,通过牵引装置对腰部进行牵引。一般来说,仰卧位牵引较为常用,牵引角度可根据病情调整,一般维持在15°-30°。对于合并有颈椎问题的患者,在牵引时需要特别注意头部的体位,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颈椎损伤。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1.适用人群
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如仅有轻微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较轻的患者。这类患者通过牵引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牵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手术后康复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患者,在康复期进行适当的牵引治疗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例如,手术后1-2周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牵引治疗,但牵引重量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
2.禁忌人群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牵引时腰部受到的力量刺激可能会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波动,加重病情。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可能会因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发作。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强度下降,牵引时较大的力量可能会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因为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牵引的力量可能超过其骨骼的承受能力。
腰椎结核、肿瘤等患者:这类患者腰部的病变情况不适合通过牵引来治疗,牵引可能会导致病变扩散或加重病情。例如,腰椎肿瘤患者,牵引的力量可能会刺激肿瘤组织,导致病情恶化。
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牵引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引起子宫收缩等,所以孕妇一般不适合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评估
在进行牵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腰部手术史、是否对某些牵引设备材料过敏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腰椎X线、CT或MRI等)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部位等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牵引方案。
2.治疗过程中的观察
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患者的面色、呼吸、腰部症状等。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腰部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患者出现头晕时,应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脑部供血;如果患者腰部疼痛加剧,可能是牵引重量过大或牵引角度不合适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调整牵引参数。
3.治疗后的康复指导
牵引治疗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在牵引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立即弯腰、负重等剧烈活动,可适当进行腰部的放松活动,但要注意幅度和力度。对于老年患者,康复指导要更加细致,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需要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腰部康复锻炼,如仰卧位的挺腹动作等,每次3-5分钟,每天3-4次,但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同时,要叮嘱患者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