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引起水肿需综合处理,一般治疗包括调整体位、限制钠盐摄入;药物治疗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物等;难治性水肿可考虑超滤治疗;还需治疗基础心脏病,综合多方面措施缓解水肿、改善预后。
一、一般治疗
(一)体位调整
对于心衰引起水肿的患者,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例如,可将腿部垫高15-30度,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适用,能有效改善静脉回流情况,缓解水肿症状。
(二)限制钠盐摄入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3克以内。因为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水肿。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比如有久坐等生活方式的患者,若不限制钠盐摄入,水肿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等的患者,限制钠盐摄入更是控制水肿的重要措施,能减少体内液体潴留。
二、药物治疗
(一)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体内液体量,从而减轻水肿。例如袢利尿剂呋塞米,它能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增加尿量。
2.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心衰引起水肿的患者,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对于有电解质紊乱病史的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因为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这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水肿情况。例如卡托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它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扩张血管。
2.适用情况:适用于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但对于妊娠期女性是禁忌使用的,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谨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三)正性肌力药物
1.作用机制: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进而减轻水肿。如地高辛,它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钠浓度升高,促进钠-钙交换,增加心肌收缩力。
2.适用情况:对于有心衰且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适用,但对于低龄儿童使用需非常谨慎,因为其药物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对于有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权衡使用,避免加重传导阻滞等情况。
三、器械治疗
(一)超滤治疗
对于难治性水肿的心衰患者,可考虑超滤治疗。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快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这种治疗方式对于一些严重水肿且对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操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需要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监护下进行。
四、病因治疗
(一)治疗基础心脏病
积极治疗引起心衰的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可通过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等;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等手术治疗。只有控制了基础心脏病,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水肿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衰患者都需要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相应的规范治疗。
总之,心衰引起水肿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器械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来缓解水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