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有多种症状,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包括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的呼吸困难,全身疲倦无力的乏力,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全身的凹陷性水肿;心绞痛相关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等部位的压榨性、闷痛等,可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有心慌不适的心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因心律失常致脑供血不足的晕厥,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合并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
呼吸困难:是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儿童若出现缺血性心肌病相关呼吸困难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的活动量相对较小,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也可能影响呼吸困难症状的表现。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乏力症状加重的情况;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若不注意休息,也会使乏力症状凸显。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表现为凹陷性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这是由于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静脉回流相对更差,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消退较慢;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水肿可能会更为明显,因为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了水肿。
心绞痛相关症状
胸痛:典型的心绞痛常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同性别患者的胸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胸痛部位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上腹部、颈部等部位的不适;老年人由于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胸痛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其发生是由于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对于儿童患者,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能会加重心脏功能的损害,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患有缺血性心肌病且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
其他症状
晕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多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骤降,脑供血不足引起。这种情况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相对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处理。对于老年人,晕厥可能会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儿童出现晕厥则需要高度重视,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