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具家族聚集性,环境因素包括高盐等饮食、精神应激、吸烟、饮酒,其他因素有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这些因素均可致血压升高。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但实际情况中很多人群的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例如,在一些口味偏重的地区,居民每日钠盐摄入量可能达到10克甚至更高。长期高盐饮食不仅在成年人中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也可能影响其血管功能发育,为成年后患高血压埋下伏笔。
低钾、低钙、低镁饮食:钾、钙、镁等矿物质摄入不足也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钙有助于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镁参与多种酶的活动,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矿物质,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失衡。比如,一些素食者如果不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可能容易出现低钾、低钙等情况,增加高血压风险。
精神应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的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长期如此会导致血压升高。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精神应激的影响可能不同。对于年轻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可能引发精神应激;对于中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变化、家庭关系等也可能成为精神应激的来源。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白领,由于长期精神紧张,患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
吸烟:吸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导致血压升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吸烟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群,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而且吸烟不仅影响自身健康,二手烟对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的健康也有危害,可能间接导致他人血压升高风险增加。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导致血压升高。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超过25克,女性超过15克)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在不同年龄段,饮酒对血压的影响有所不同。年轻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心血管系统;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饮酒后血压波动更大,更容易引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其他因素
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会影响胰岛素抵抗等,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大幅增加。例如,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在18.5~23.9kg/m2为正常)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容易堆积,同时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缺乏体力活动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比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退休后活动量大幅减少的老年人等,由于体力活动不足,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