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症状,早期有蛋白尿、水肿;中期有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高血压;晚期有严重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及全身系统受累表现,各阶段表现因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差异,长期高血糖是关键致病因素。
一、早期症状
1.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这是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但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风险相对更高。从生活方式看,长期高血糖、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会增加蛋白尿出现的风险。通过尿蛋白检测可以发现,早期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处于正常高值或轻度升高状态,此时如果能及时干预血糖等指标,有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2.水肿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水肿,多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因为水肿会导致体内液体分布异常,可能干扰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运输。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对水肿的发生和程度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异常引起的水钠潴留有关。
二、中期症状
1.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血肌酐升高。在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中,本身肾功能就有一定的生理性减退,再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会更加明显。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倦等全身症状,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原本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进一步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同时,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高血压又会反过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2.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且这种高血压往往比较难控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控制血压的目标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降压药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等问题。
三、晚期症状
1.严重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患者尿液中会出现大量泡沫,且长时间不消失。此时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来说,都意味着病情进入了较为危重的阶段。在病史方面,长期poorly-controlleddiabetes(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这种严重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长期高血糖都会持续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出现。
2.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
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表现,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贫血在糖尿病肾病晚期较为常见,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出现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老年患者出现贫血会加重其全身虚弱等症状。代谢性酸中毒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表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可能会危及生命,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3.全身系统受累表现
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这与肾病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在心血管受累方面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糖尿病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起主导作用。儿童患者如果发生心力衰竭,会严重影响其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和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