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评估肾脏情况,肾活检可明确部分慢性肾病病理类型,不同检查对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意义及注意事项,如尿常规分年龄段且女性经期需避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蛋白尿程度,肾功能检查各指标有年龄差异及影响因素,超声可查肾脏结构等,CT对复杂病变可助诊但儿童需慎做,肾活检可明病理但有创需谨慎。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量24小时内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能更精确地评估蛋白尿的程度。这对于慢性肾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非常重要。比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15g则为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正常范围相对更严格。
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血清肌酐水平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成人。例如,婴幼儿血清肌酐正常范围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当肾功能受损时,血清肌酐会升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肌肉量较少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血清肌酐虽未明显升高但实际已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尿素氮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但也受饮食等因素影响。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尿素氮暂时性升高,所以检测时需注意饮食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对于儿童,尿素氮的正常范围也随年龄变化,婴幼儿尿素氮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血清肌酐、年龄、性别等因素计算出eGFR,能更准确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它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对于慢性肾病的分期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eGFR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年轻男性的eGFR正常范围相对较高,而老年女性可能相对较低。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慢性肾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肾病患者会有血糖升高,高脂血症也常见于慢性肾病患者,血脂异常会加重肾脏损伤,所以监测血糖、血脂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延缓肾病进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通过超声检查能发现肾脏有无占位性病变、结石、积水等情况。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用于评估肾脏发育情况及排查肾脏器质性病变。例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儿童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明显小于正常。成年人超声检查可发现如肾囊肿、肾结石等病变,肾脏大小异常也能通过超声判断,如慢性肾病晚期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肾脏病变,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等。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非必要情况尽量避免。例如,怀疑肾脏肿瘤时,CT检查可以更精准地判断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儿童使用CT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肾活检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慢性肾病患者,肾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肾小球肾炎的具体病理亚型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非常关键。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等。对于儿童,肾活检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操作,并且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耐受情况和出血风险等。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肾活检时,要更加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因为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