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需从饮食、休息活动、病情监测、预防感染、用药等方面进行管理。饮食上依肾功能调整蛋白质、钠盐、水分摄入;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情稳定时适度活动;监测血压、尿量;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处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并关注不良反应。
一、饮食指导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慢性肾炎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宜控制在0.8~1.0g/kg体重,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应占50%以上,以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例如,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48~60g,其中优质蛋白占24~30g。对于肾功能不全较严重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
2.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3g,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减轻水肿和高血压。比如,烹饪时尽量不添加盐,可使用少量醋、柠檬汁等调味,同时注意隐形盐的摄入,如一些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较多钠盐。
3.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正常,每日水分摄入可维持在1500~2000ml;若存在少尿、水肿等情况,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
二、休息与活动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2.活动: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打篮球等,防止加重肾脏损伤。年龄较大的患者运动时更要注意适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特殊时期可适当调整活动方式。
三、病情监测
1.血压监测: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一般晨起和傍晚各测量一次,了解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是慢性肾炎常见并发症之一,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正常血压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3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80mmHg以下。若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2.尿量监测:记录每日尿量,正常尿量为1000~2000ml/日,若尿量出现明显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发生变化,需及时就诊。儿童患者尿量监测需根据年龄判断正常范围,婴儿每日尿量约400~500ml,幼儿约500~600ml,学龄前期儿童约600~800ml,学龄期儿童约800~1400ml。
四、预防感染
1.个人卫生:注意口腔、皮肤清洁,勤刷牙、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防止皮肤感染。感染是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常见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2.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如冬季,尽量避免去商场、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儿童患者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防护,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复杂的场所。
五、用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等,不同患者根据病情用药不同。例如,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时,要坚持长期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否则血压反弹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密切关注用药后身体反应,如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儿童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更敏感,用药时需格外谨慎,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用药后的表现,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