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导致腰疼有腰部酸痛或胀痛等特点,还伴有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尿液异常等,可通过尿常规、血常规、尿细菌培养诊断,需与腰肌劳损、肾结石鉴别,治疗上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如选敏感抗生素、适当止痛、休息多饮水等,儿童患者治疗更需谨慎。
一、肾盂肾炎导致腰疼的特点
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疼具有一定特征。通常为腰部酸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单侧或双侧腰部,可向同侧下腹部、会阴部放射。炎症刺激肾盂及肾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牵扯周围神经引发疼痛。急性肾盂肾炎时腰疼往往较为明显,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肾区叩击痛,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肾脏,叩击肾区时会刺激炎症部位加重疼痛。
二、肾盂肾炎的其他常见症状
1.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发热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高热,且儿童可能还会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因为儿童的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后全身反应可能更明显。
2.尿路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要排尿,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等部位有疼痛感。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出现这些尿路刺激症状。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且女性在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时,尿路刺激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3.尿液异常:可出现浑浊尿,严重时可有肉眼血尿。这是因为肾盂肾炎时肾脏实质受到炎症损伤,有红细胞、白细胞等渗出到尿液中,导致尿液成分改变。
三、肾盂肾炎腰疼的诊断与鉴别
1.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可呈阳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的炎症反应。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存在。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比如白细胞升高的幅度等能反映感染的活跃程度。
尿细菌培养: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择。通过将尿液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出致病菌,就能确定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
2.鉴别诊断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疼多与劳累、姿势不当有关,一般无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通常无异常。腰肌劳损是由于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鉴别。
肾结石:肾结石引起的腰疼多为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血尿,但一般无发热及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通过泌尿系统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结石影。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形成结石,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引起疼痛,与肾盂肾炎的症状有明显区别。
四、肾盂肾炎腰疼的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感染治疗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只有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腰疼等症状。比如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对于腰疼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止痛治疗,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多饮水对于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很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都应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时更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肾脏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