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症状,早期有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轻度水肿;中期蛋白尿加重、出现较难控制的高血压;晚期有大量蛋白尿(泡沫尿多、低蛋白血症致浮肿加重)、肾功能减退(血肌酐等升高、贫血等代谢紊乱表现)。
一、早期症状
1.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在这个阶段,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发现尿中的白蛋白含量有所增加,但常规尿常规可能还不能检测出阳性。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会增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促进糖尿病肾病向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发展。
2.轻度水肿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眼睑水肿或下肢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在晨起时,眼睑水肿可能较为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可能会有所加重。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影响水肿的表现,但本质上还是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水钠代谢紊乱。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的高血糖病史,没有良好控制血糖,会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更容易出现水肿等症状。
二、中期症状
1.蛋白尿加重
尿中白蛋白含量进一步增加,尿常规可检测出阳性蛋白尿。此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会超过一定数值,例如超过0.5g/24h等。随着蛋白尿的加重,患者的一般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身体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尿液丢失,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等症状。在年龄因素上,中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进入糖尿病肾病中期的时间可能相对较早。生活方式上,持续的高糖、高脂饮食会进一步损害肾脏,使蛋白尿加重的速度加快。
2.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而且这种高血压往往比较难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肾脏病变导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当肾脏受到损伤后,肾组织分泌肾素增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使血压控制更加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再加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血压更容易升高且难以控制。
三、晚期症状
1.大量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蛋白尿表现,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身体浮肿加重,可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包括颜面、双下肢、腹腔等部位的水肿。在生活方式方面,此时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但由于低蛋白血症,又需要适当补充蛋白质,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出现大量蛋白尿时,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
2.肾功能减退
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发展到糖尿病肾病晚期,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的减退会影响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还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发生变化,需要更加谨慎地用药,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肾功能减退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容易出现疲劳、恶心、呕吐等多种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