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会出现尿量、水肿、蛋白尿、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尿量变化与病程、血糖控制有关,水肿与血糖波动、营养状况有关,蛋白尿与血糖控制、高血压有关,血压变化与血糖控制、体重有关,肾功能指标变化与病程、基础疾病有关。
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长短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尿量变化。此外,血糖控制情况也与之相关,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尿量改变的可能性更大。
水肿表现
具体表现:早期可能出现眼睑、下肢等部位的水肿。这是由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比如,晨起时可能发现眼睑轻微肿胀,用手指按压下肢小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短时间不易恢复的情况。不同性别方面,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可能对水肿的察觉会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对于儿童来说,水肿可能更易在眼部周围、脚踝等部位被发现,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水肿表现相对更明显。
影响因素: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时,更容易诱发水肿情况。同时,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有影响,营养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水肿,因为身体蛋白水平低会影响胶体渗透压,导致水肿。
蛋白尿情况
具体表现:早期可通过尿常规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而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害,使得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在尿液外观上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通过实验室检查能检测出尿蛋白含量异常。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进行常规体检时若发现尿蛋白异常需警惕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儿童如果患有糖尿病且出现尿蛋白异常,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更应及时排查肾脏情况。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不理想是导致蛋白尿出现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另外,高血压也会加重蛋白尿的情况,高血压会使得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进一步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导致更多蛋白质漏出。
血压变化
具体表现:部分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血压轻度升高情况。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调节失衡。例如,原本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血压逐渐上升到130/80mmHg左右(高于正常血压范围)。不同性别中,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血压本身可能会有波动,所以在判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血压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性别因素;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血压波动的基础,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血压升高时更要密切监测。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血压,同时,患者的体重也是一个因素,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和血管外周阻力等,进而影响血压。
肾功能指标变化
具体表现: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的变化。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出现轻度下降。例如,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在90ml/min/1.73m2以上,而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会下降到80-90ml/min/1.73m2左右。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有其自身的正常范围,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在判断儿童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指标时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本身有生理性减退趋势,所以判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指标变化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这一特点。
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关键影响因素,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也会影响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