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及必要时的肾活检病理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需关注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病史,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进展后有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及肾功能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肾活检病理检查在诊断不明确时考虑。
一、病史采集
糖尿病相关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糖尿病的患病时间、类型(1型或2型等)、血糖控制情况,包括既往是否规律监测血糖、使用过哪些降糖治疗方案(如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等)以及血糖的具体控制水平等。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患病时间较长后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则与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有所不同,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相对较晚,但病程较长者也会出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其他相关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因为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史等。
二、临床表现观察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在尿常规等检查时发现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蛋白尿,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随着肾病进展,还可能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血压升高也是常见表现,且往往较难控制;还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不同性别患者在糖尿病肾病表现上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三、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尿蛋白检测: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UAER<30mg/24h;在30-300mg/24h之间为微量白蛋白尿,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当UAER>300mg/24h或尿蛋白定量>0.5g/24h时,为临床蛋白尿期。
尿蛋白肌酐比值(ACR):简便易行,ACR≥30mg/g提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其意义与UAER类似,可用于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评估尿蛋白排泄情况。
尿常规:除了观察尿蛋白情况外,还可了解有无血尿等情况,若合并血尿,需排除其他导致血尿的原因。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Scr):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但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时,血肌酐可能正常,因为肾脏有较强的代偿功能,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所以血肌酐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肾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其下降程度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阶段。
四、肾脏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可能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或轻度增大;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可能会缩小等。超声检查还可排除其他肾脏结构性病变,如肾结石、肾囊肿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肾脏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肾脏超声需特别注意其发育情况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如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可能等,可考虑肾活检病理检查。糖尿病肾病的肾活检病理表现有其特点,如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等,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病理诊断,同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和获益。例如,对于一般情况较差、出血倾向明显等患者,需谨慎考虑是否进行肾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