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尿液清澈透明、淡黄色,成分以正常代谢产物为主,尿常规蛋白检测阴性等;蛋白尿尿液混浊、颜色异常,成分有大量异常增多蛋白质,尿常规蛋白检测阳性等,相关指标检测不同,长期蛋白尿影响身体,正常尿维持内环境稳定,蛋白尿由肾脏及肾外多种因素引发,儿童、老年人因自身特点更易受相关因素影响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尿液:外观可能会变得混浊,颜色也可能出现异常改变,比如可能比正常尿液颜色更深,呈现出较明显的乳白色等情况,这是由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使得尿液的物理性状发生了变化。
成分对比
正常尿成分:主要含有水分、尿素、尿酸、无机盐等正常代谢产物,蛋白质含量极微,一般通过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出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50mg)。
蛋白尿成分: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除了水分、无机盐、尿素等正常成分外,存在大量异常增多的蛋白质。例如肾小球性蛋白尿时,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原本不能或很少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滤过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尿液中出现较多蛋白质;肾小管性蛋白尿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使得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关指标检测对比
尿常规蛋白检测:正常尿尿常规蛋白检测呈阴性结果。而蛋白尿时,尿常规蛋白检测会呈现阳性,根据阳性程度不同可分为不同等级,如(+)、(++)等,提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了正常范围。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数值小于150mg。当出现蛋白尿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会明显升高,比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几克甚至更高的情况,不同病因导致的蛋白尿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的程度有所不同。
尿蛋白电泳分析:正常尿蛋白电泳主要是小分子蛋白质等,而蛋白尿时通过尿蛋白电泳分析可以区分是肾小球性蛋白尿还是肾小管性蛋白尿等不同类型。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大分子蛋白质为主,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质为主等,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明确蛋白尿的产生原因。
对身体影响及相关疾病关联对比
正常尿对身体影响:正常尿液的成分和性状维持着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正常量的蛋白质等成分对于身体代谢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起到保障作用,不会对身体造成病理性损害相关的不良影响。
蛋白尿对身体影响及相关疾病:长期存在蛋白尿往往提示肾脏等器官可能存在病变,比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都可能伴随蛋白尿。长期蛋白尿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进一步导致肾功能恶化,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营养不良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长期蛋白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量丢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对于老年人,可能会加速肾功能衰退,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等。
引发原因对比
正常尿引发原因: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有选择滤过作用,肾小管能有效重吸收滤过的蛋白质,所以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
蛋白尿引发原因:多种因素可导致蛋白尿,肾脏本身的疾病是常见原因,如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像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累及肾脏、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等)以及肾小管间质疾病等。此外,一些肾外因素也可能引起蛋白尿,比如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代谢紊乱等情况影响了肾脏的滤过功能,但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发热时也可能出现蛋白尿,体温升高影响了肾脏的生理功能。对于儿童来说,感染等因素更易引发蛋白尿,比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进而出现蛋白尿,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等因素更容易影响肾脏功能;老年人则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再加上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更容易出现蛋白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