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有多种变化,尿量显著减少是突出表现,出现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包括水钠潴留致水肿及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还会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功能代谢变化,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因自身特点受影响更明显。
一、尿量变化
1.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突出的表现是尿量显著减少,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肾脏不能有效地生成尿液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儿童尿量变化有其特点,婴幼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不同年龄段少尿、无尿的判定标准不同与肾脏发育尚未成熟,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等相对不完善有关。
二、氮质血症
1.机制与表现: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终产物如尿素、肌酐等不能正常排出,导致血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升高,称为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可每日上升3.6-10.7mmol/L,血肌酐每日上升44.2-88.4μmol/L。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由于基础代谢率等差异,氮质血症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速度上有所不同,儿童相对成人可能对氮质血症的耐受程度不同,但一旦发生同样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水钠潴留
1.表现与影响:因尿量减少,水钠排出减少,加上体内代谢产热等使内生水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儿童由于皮肤黏膜等特点,水肿可能更易在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首先出现,而且水钠潴留可能影响其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2.血钠变化:水钠潴留可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低钠血症可导致细胞水肿,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高钾血症
1.原因与危害:钾排出减少(因尿量少)、组织分解代谢增强(如创伤、感染等情况时细胞破坏,钾释放到细胞外液)、摄入含钾过多(如输入库存血等)等原因可导致高钾血症。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在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中都是严重的并发症,儿童由于心脏功能相对脆弱,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更需密切关注。
(三)代谢性酸中毒
1.发生机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同时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减少,并且组织分解代谢增强产生较多酸性物质,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等,儿童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能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等不同的临床表现,且由于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酸中毒对其机体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四、其他功能代谢变化
1.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积聚刺激胃肠道黏膜,加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影响胃肠道功能。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等,影响营养摄入,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2.心血管系统:除了水钠潴留引起的高血压、肺水肿等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与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及毒素积聚影响心肌功能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表现有差异,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不同,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心血管系统的受累表现可能在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特点。
3.呼吸系统:可因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若合并肺部感染则症状更重。儿童由于呼吸道较狭窄等特点,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可能更易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4.神经系统: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晕、嗜睡等,严重时可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等,这与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