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询问用药史、基础疾病史、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观察(肾功能减退及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渗透压、尿酶,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自身抗体)、影像学检查(超声、CT观察肾脏情况)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病理表现及适应证)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一、病史采集
1.用药史: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是否使用过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用药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感染使用抗生素,需特别关注抗生素使用情况;女性可能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要了解相关用药详情。例如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风险增加。
2.基础疾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出现肾间质损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也可能累及肾脏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
3.职业接触史: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镉)、有机溶剂等职业暴露史,这些物质可损伤肾间质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
二、临床表现观察
1.肾功能减退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肾功能储备相对较好,但慢性进展时也会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相关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较差,肾功能减退表现更不典型。
2.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如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为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等)、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等。不同性别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的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与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小于2g)、血尿(多为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等。不同年龄儿童尿常规异常表现可能有特点,如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可能有相应的尿液成分改变。
尿渗透压:降低,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尿酶检查:某些尿酶(如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等)活性升高,提示肾小管损伤。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下降。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肾功能指标范围不同,如儿童的肾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正常参考值范围判断。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若存在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出现血钾、血氯、血钙等异常,如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血钾降低、血氯升高;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可出现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等相关指标异常。
自身抗体检查:若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需检测自身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干燥综合征相关自身抗体(抗SSA、抗SSB抗体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脏大小可正常或轻度缩小,晚期可出现双肾缩小。不同年龄儿童肾脏超声表现与成人有差异,儿童正常肾脏大小有其相应的超声参考值。
2.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肾脏结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肾实质变薄等改变。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
1.病理表现:肾活检是诊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手段,病理上可见肾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肾小管萎缩等典型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病理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如药物性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改变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
2.适应证:当临床诊断不明确、需要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时,可考虑行肾活检。但对于一些严重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未控制等情况需谨慎评估是否可行肾活检,特殊人群如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充分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