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性病因包括尿道病变(如男性前列腺疾病、尿道狭窄)、膀胱病变(如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病变(如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输尿管外压性病变);下尿路以外的压迫性病因有盆腔肿瘤(如宫颈癌、直肠癌)、腹膜后肿瘤、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部巨大包块),这些病因均可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一、尿路梗阻性病因
尿道病变
男性前列腺疾病: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可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进而引起尿路梗阻。据统计,50岁以上男性约半数有前列腺增生相关问题,60岁时发病率约60%,70岁时达70%。前列腺增生会使尿道阻力增加,尿液排出受阻,长期可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尿道狭窄:多由尿道损伤、感染或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等引起。尿道损伤后若修复不良,可形成瘢痕导致尿道狭窄;尿道感染如淋病性尿道炎,若未得到规范治疗,也可能遗留尿道狭窄。尿道狭窄会阻碍尿液通过,使尿液在肾脏内积聚,造成肾盂积水,最终影响肾功能。
膀胱病变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膀胱结石与营养不良有关,在我国多见于儿童;继发性膀胱结石常继发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膀胱结石会堵塞膀胱出口,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膀胱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输尿管和肾脏的尿液引流,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可阻塞膀胱颈口,导致尿液排出不畅。随着肿瘤的生长,梗阻情况逐渐加重,使尿液在肾脏内潴留,引起肾盂积水,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为肾后性肾衰竭。
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于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膀胱的排尿功能失调,出现尿潴留。长期尿潴留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向上传导至输尿管和肾盂,造成肾盂积水,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后性肾衰竭。
输尿管病变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多来自肾脏,可停留于输尿管的生理狭窄处,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阻塞输尿管,使尿液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梗阻上方的输尿管和肾盂扩张积水,进而影响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输尿管肿瘤:输尿管肿瘤可引起输尿管管腔狭窄或阻塞,阻碍尿液流动。肿瘤不断生长,梗阻逐渐加重,导致肾盂积水,影响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后性肾衰竭。
输尿管外压性病变:如腹膜后纤维化、盆腔肿瘤等可压迫输尿管,使其管腔狭窄,尿液排出受阻。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可导致输尿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压迫输尿管;盆腔肿瘤如宫颈癌、直肠癌等增大时也可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进而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二、下尿路以外的压迫性病因
盆腔肿瘤
宫颈癌:宫颈癌晚期时,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包括压迫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梗阻。据相关研究,宫颈癌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输尿管梗阻情况,随着肿瘤的进展,梗阻程度可能加重,影响肾脏功能,引发肾后性肾衰竭。
直肠癌:直肠癌增大时可压迫直肠周围的输尿管,造成输尿管梗阻。直肠癌患者中部分会因肿瘤压迫出现尿路梗阻相关表现,长期梗阻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后性肾衰竭。
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如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等可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腹膜后肿瘤的生长会占据空间,对周围的输尿管产生压迫,使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导致肾后性肾衰竭。例如,较大的腹膜后神经纤维瘤可能会包绕输尿管,导致输尿管狭窄梗阻。
腹腔内其他病变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Wilkie病,多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过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但严重时也可能影响到输尿管周围的血供或造成间接压迫,不过相对较少见。其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相关症状,但长期梗阻也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腹部巨大包块:如卵巢囊肿等巨大腹部包块可压迫输尿管,导致尿路梗阻。卵巢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周围的输尿管产生压迫,使尿液排出不畅,引起肾盂积水,最终导致肾后性肾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