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晚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静息或活动时出现,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水肿(体循环淤血导致,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心悸(自觉心跳异常,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乏力(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头晕黑矇(脑供血不足引起,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等,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
一、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是扩张型心肌病晚期常见症状,患者在静息或活动时都可能出现。早期可能仅在劳累后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表现为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必须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的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症状往往更为明显;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呼吸困难症状提前出现且加重。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呼吸困难可能是病情恶化的重要信号。
二、水肿
具体表现:主要是体循环淤血导致的水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即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水肿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病情进展后可蔓延至全身,出现腹水、胸水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受阻,体液淤积在组织间隙。据统计,约60%的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会出现水肿症状。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水肿可能更难消退;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水钠潴留,进而加重水肿程度;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肿往往更为严重且不易控制。
三、心悸
具体表现: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感到心脏跳动异常。这是因为心脏节律紊乱,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在扩张型心肌病晚期,由于心肌重构等原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例如,有研究发现约50%的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会出现心悸症状。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可能退化,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过度紧张、焦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心悸症状;有心脏基础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心悸发生的风险可能更高。
四、乏力
具体表现:患者感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疲倦。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供氧减少所致。几乎所有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本身体力储备就较低,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长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体力,加重乏力感;对于合并贫血等其他疾病的患者,乏力症状会更加明显。
五、头晕、黑矇
具体表现:患者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短暂失去意识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当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脑部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在扩张型心肌病晚期,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等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脑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因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突然改变体位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诱发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加重头晕、黑矇症状;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扩张型心肌病晚期出现头晕、黑矇的风险更高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六、消化道症状
具体表现: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例如,肝脏淤血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消化,出现一系列消化道不适症状。约40%-50%的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会有消化道症状。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胃肠道淤血相关的不适;对于合并肝脏疾病的患者,消化道症状会更加突出且治疗难度可能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