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要保持冷静、拨打急救电话并正确安置患者,选择合适就医机构,就医前准备好病史和症状信息,到达医院后经急诊评估、神经内科会诊及后续检查等流程就诊,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患者就医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时的初步应对
当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如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让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导致窒息。如果患者有癫痫发作,要移开周围危险物品,避免受伤,但不要强行按压肢体。
二、选择合适的就医机构
综合性医院:大多数综合性医院都设有急诊科和神经内科,能够对脑梗死进行及时的初步诊断和处理。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医生会首先进行评估,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初步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等,快速判断是否为脑梗死。对于符合溶栓等治疗指征的患者,会尽快转入神经内科进行后续的规范治疗。
具备卒中中心的医院:有条件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具备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卒中中心能够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救治流程,包括绿色通道,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评估和治疗,尤其是对于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能够抓住黄金救治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提高救治效果,改善预后。
三、就医时的准备工作
病史准备:详细向医生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还要告知医生近期的用药情况,是否正在服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脑梗死的治疗方案。例如,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溶栓或手术治疗时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症状信息准备:准确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这对于判断是否适合溶栓等治疗非常关键。还要详细描述症状的发展过程,是逐渐加重还是突然发生,以及症状的具体表现,如肢体无力是单侧还是双侧,言语不清的程度等。
四、到达医院后的就诊流程
1.急诊评估: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医生会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然后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和程度。同时会尽快安排头颅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脑梗死症状的疾病,因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2.神经内科会诊:如果头颅CT排除了脑出血,会尽快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是否为脑梗死,并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溶栓、取栓等治疗。如果适合溶栓治疗,会尽快评估溶栓的禁忌证,如是否有出血倾向、近期是否有手术史等,如果没有禁忌证,会尽快给予溶栓药物治疗。如果不适合溶栓,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方案。
3.后续检查:在明确诊断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更早、更敏感地发现脑梗死病灶,尤其是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还可能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为后续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五、特殊人群就医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脑梗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就医时要更加详细地向医生提供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在搬运和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损伤。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脑梗死患者: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较为凶险。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儿童的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近期是否有感染等情况。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检查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
女性患者:女性脑梗死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或哺乳情况,因为这会影响治疗药物的选择。例如,某些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